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曾国藩和传统文化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嘉道之际始,晚清士风渐变。乾嘉诸儒“饾饤琐碎”近百年后,经世致用思潮蓬蓬然而起,促成了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想的丕变。 曾国藩由“时文贴括之学”取科名,呼吸于学术思想和社会思想丕变之时。他出自湖湘而受湖湘学人风气的陶铸。
作者
杨国强
机构地区
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8-83,共26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曾国藩
传统文化
社会思想
经世致用
学术思想
湖湘学人
嘉道
陶铸
乾嘉
日记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2
1
王庆成.
太平天国和四书五经[J]
.历史研究,1995(3):79-93.
被引量:3
2
张勇.
戊戌时期章太炎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歧异[J]
.历史研究,1994(3):24-35.
被引量:12
3
任军.
康有为大同思想的东方文化色彩[J]
.历史研究,1993(6):72-82.
被引量:2
4
习五一.
宋教仁与阳明心学[J]
.历史研究,1990(1):150-159.
被引量:1
5
汤志钧.
近代经学的发展和消亡[J]
.历史研究,1985(3):46-58.
被引量:3
6
韩立君.
试论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1):79-84.
被引量:1
7
李素平.
魏源以“变易”为主轴的今文经学思想[J]
.北京社会科学,1999(4):73-79.
被引量:1
8
温克勤.
浅谈梁启超的儒学研究[J]
.道德与文明,1999(1):27-30.
被引量:4
9
龚书铎,黄兴涛.
“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J]
.清史研究,1999(3):74-84.
被引量:19
10
李细珠.
理学与“同治中兴”──倭仁与曾国藩比较观察[J]
.学术月刊,1999,31(3):102-10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张昭军,闫长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代儒学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71-78.
被引量:1
2
武吉庆.
从曾国藩研究看现实与学术的内在契合[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4):5-8.
3
蒋伟新,汤可可.
试述曾国藩与徐寿等近代科技专家的关系[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2):14-20.
被引量:3
4
余用.
领导学视域下曾国藩练军成功要素的研究[J]
.经济师,2019(1):240-24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廖涛,邓微波.
赞助者对翻译活动的制控——以曾国藩为个案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7):210-211.
被引量:2
2
汤可可,蒋伟新.
曾国藩与近代科技专家关系补论[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19(2):19-23.
3
曾宇钧.
曾国藩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4,41(1):33-38.
4
邱巍.
近年来孔教问题研究述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0-54.
被引量:6
1
张晶萍.
乾嘉考据学的终结[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18(1):50-53.
2
冯瑶.
对比明末清初和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性质及影响[J]
.湘潮(理论版),2012(7):15-15.
3
何大进.
略论鸦片战争前的“经世致用”思潮[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63-66.
被引量:1
4
章永俊.
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J]
.史学理论研究,2014(4):53-60.
被引量:2
5
杜全忠.
鸦片战争时期的经世致用思潮[J]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2):78-81.
6
毛勇.
浅析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潮[J]
.魅力中国,2010(11):8-9.
7
陈其泰.
论嘉道时期学术风气的新旧推移[J]
.中国史研究,1998(4):136-144.
被引量:8
8
刘韧.
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潮对中国近代化的消极影响[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33-35.
9
丁永青.
嘉道之际山西史地学者的历史地位[J]
.晋阳学刊,2003(4):74-77.
10
余新忠.
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J]
.清史研究,2001(2):1-18.
被引量:48
近代史研究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