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逻辑和语言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逻辑和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限于篇幅,这里让我们把逻辑仅理解为形式逻辑这门科学,譬如指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并且仅从语言学和表述语言的角度理解语言:前者指围绕语言研究形成的一套关于语音、语法、语义的理论(本文重点指语法学),后者指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自然语言和专门科学使用的人工语言。
作者
王路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64-71,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现代逻辑
自然语言逻辑
传统逻辑
逻辑和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人工语言
亚里士多德逻辑
中世纪
逻辑学家
形式系统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6
1
邓晓芒.
哲学无定论 理性有自由——读《陈修斋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J]
.学术月刊,1997,29(10):38-39.
被引量:7
2
陶伯华.
时代呼唤着现代新工具[J]
.社会科学,1986(12):6-9.
被引量:2
3
杨于高.
论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46(6):19-23.
被引量:2
4
王路.
“是”的逻辑研究[J]
.哲学研究,1992(3):65-73.
被引量:19
5
陈孟麟.
《墨辩》逻辑范畴三题议[J]
.哲学研究,1987(11):48-54.
被引量:3
6
陶伯华.
试论类比推理的逻辑结构与认识功能[J]
.求是学刊,1984,11(3):29-36.
被引量:6
7
陈孟麟.
一封关于《墨辩》是否已提出相当于三段论推理形式的信[J]
.哲学研究,1989(11):76-78.
被引量:1
8
黄仁钰.
简论《墨子》中排比的运用[J]
.江淮论坛,1988(6):94-97.
被引量:1
9
赵继伦.
《墨辩》是中国古典的非形式逻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9(6):20-24.
被引量:11
10
李先焜.
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5):1-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6
1
曾祥云,杜雄柏.
中西逻辑不平衡发展原因探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5):46-51.
被引量:3
2
王克喜.
中国逻辑史比较研究之反思[J]
.南京社会科学,2007(12):30-34.
被引量:1
3
王路.
“是”与逻辑:一个平凡的故事——与程仲棠先生商榷[J]
.学术研究,2007(11):16-22.
被引量:2
4
曾祥云.
名学、辩学与逻辑[J]
.逻辑学研究,2009,2(2):97-115.
被引量:5
5
徐春根.
哲学原理教学三题议[J]
.嘉应大学学报,2000,18(1):86-89.
6
万迪军,周保国.
《墨辩》的语言逻辑与必然性类比研究[J]
.理论月刊,2020(2):123-13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世宁.
试论逻辑学发展趋势与展望[J]
.社科纵横,2007,22(1):111-112.
被引量:1
2
冯颜利,周芬.
中国古代逻辑为何未能进一步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90-95.
被引量:4
3
周志荣.
是逻辑,还是逻辑学——与程仲棠、王左立两位先生商榷[J]
.学术研究,2009(12):28-33.
被引量:1
4
曾祥云.
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逻辑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110-114.
被引量:1
5
杨岗营.
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8(11):35-38.
被引量:1
6
龙潇.
逻辑术语译名演变的中国化探索[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34(6):10-17.
7
翟锦程,刘怡含.
对西方逻辑传入背景下中国逻辑研究的再反思[J]
.哲学动态,2022(3):109-116.
被引量:1
8
戴岭,张宝辉,杨秋.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思维的时代意蕴、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远程教育杂志,2023,41(3):75-83.
被引量:10
9
刘成敏.
汉赋的谈辩:传统、辩者及文学史意义——兼及辩学视域中的汉赋批评[J]
.励耘学刊,2023(1):114-137.
10
谢倩.
“白马非马”的形式化与非形式化[J]
.汉字文化,2019(10):64-66.
1
江琼.
试论弗雷格的人工语言思想[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119-120.
2
张爱琴.
浅谈《论语》中的礼学思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9):39-40.
3
赵楠楠.
论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与传统逻辑三论段的差异性[J]
.才智,2011,0(8):234-235.
4
黄敏.
《逻辑哲学论》中的真理概念[J]
.世界哲学,2008(6):61-67.
5
G.M.奥尔森.
理解语言的过程[J]
.心理科学通讯,1981,4(3):74-78.
6
陈嘉映.
简论人工语言和逻辑语言[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7-19.
被引量:3
7
郎雅莉.
对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认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183-184.
被引量:1
8
滕定明.
数理逻辑不能取代形式逻辑[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3(5):12-14.
9
胡泽洪.
自然语言逻辑分析的不同层次[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1989(6):8-9.
被引量:4
10
金顺福.
关于辩证逻辑形式化问题[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55-62.
被引量:7
哲学研究
1989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