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英诗歌中的“通感”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感(synaesthesia),又称联觉或感觉移借,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一种心理现象。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有五种,即视觉、听觉、肤觉(包括触觉和温觉)、味觉和嗅觉。这些感觉可以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互相联系。
作者
朱徽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62,54,共4页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关键词
中英诗歌
通感
嗅觉
触觉
联觉
外界
感觉
听觉形象
视觉
艺术形象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艳,张智宏.
论通感在诗歌中的语言功用[J]
.外语学刊,1998(3):64-66.
被引量:4
2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22
3
褚孝泉.
通感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4):87-91.
被引量:32
4
王晓军.
英汉诗歌中意象的通感[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7(4):50-53.
被引量:4
5
岳守国.
“通感”引起的词义演变[J]
.外国语言文学,1995,14(3):32-33.
被引量:4
6
王飞.
论杜诗中的花[J]
.杜甫研究学刊,1994(2):25-34.
被引量:1
7
傅修延.
听觉叙事初探[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2):220-231.
被引量:106
8
傅晓玲.
关于听觉叙事的一个理论建构[J]
.学术论坛,2014,37(9):104-109.
被引量:15
9
王茹.
英汉通感隐喻对比浅析[J]
.文教资料,2016(27):53-54.
被引量:1
10
曾军.
转向听觉文化[J]
.文化研究,2018(1):6-16.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李保雪.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通感[J]
.高考,2021(2):161-162.
2
李潮,吴伟英.
钱锺书《通感》与Synaesthesie艺术修辞特色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68-72.
被引量:5
3
托娅.
语言超常搭配的心理基础[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88-89.
被引量:4
4
李天紫.
中英文诗歌中的通感意象[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74-76.
5
杨子越,周志高.
听觉叙事与通感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2):88-92.
6
梁钰.
高校对外汉语和对外英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J]
.成才之路,2020(33):22-2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励耕.
如何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角度理解通感[J]
.外国哲学,2021(1):256-272.
2
范颖睿.
现代汉语词语“超常搭配”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1):197-199.
被引量:6
3
詹红霞.
流行歌曲歌词创作中超常搭配的心理基础[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5(3):48-50.
被引量:2
4
任漫丛.
新解“通感”[J]
.艺术评论,2008(2):94-95.
被引量:2
5
雷斌.
On Aesthetic Feelings of Synaesthesia[J]
.科技信息,2008(29):210-211.
6
刘林燕.
文学语言中超常句法组合的语用价值[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43-46.
7
黄莉萍,谢世坚.
莎剧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J]
.外国语言文学,2015,32(3):174-179.
被引量:2
8
李林,周春林.
黄霑歌词的修辞现象研究——兼论其歌词之词语超常搭配的心理基础[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0-115.
9
严雪梅.
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荷塘月色》朱纯深译本[J]
.企业导报,2016(13):179-180.
1
刘蕴璇.
通感说略[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4):90-96.
被引量:2
2
窦宪民.
通感刍议[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2):43-44.
3
刘向东.
《荷塘月色》中修辞的妙用[J]
.山西教育(教学版),2009(3):61-62.
4
刘昌海.
移就辞格的心理机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4):65-70.
被引量:3
5
童树荣.
谈Synaesthesia[J]
.外国语,1987,10(3):47-50.
被引量:1
6
赵锡凯.
谈《荷塘月色》的幻觉与联觉修辞[J]
.阅读与写作,2000(1):14-15.
7
谭苏.
鲁迅小说中肤觉书写的隐喻认知[J]
.浙江学刊,2015(4):97-105.
8
袁沅.
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32-133.
9
双林.
联想产生通感[J]
.阅读与写作,1996,0(4):29-30.
被引量:1
10
李廷扬.
通感不是比喻[J]
.阅读与写作,1995,0(10):16-17.
现代外语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