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某些形态指标及机能变化与柔道运动成绩的关系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实验对参加全国柔道比赛的部分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一些形态、机能指标的测定,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体重对柔道运动成绩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但其身体结构应为肌肉的比例较大,脂肪的比例较小。2.运动后的疲劳程度与运动水平有关。3.优秀柔道运动员不但力量大,而且有较好的心肺功能。
作者
乔耕
谭思洁
机构地区
天津体科所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2-76,共5页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关键词
疲劳程度
运动成绩
柔道运动员
形态指标
机能变化
优秀运动员
闪光融合
受试者
机能指标
净增值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4
1
陆建峰,冯绍桢,李珍妮,杨东潮,石健容,李志敢.
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8,8(2):92-101.
被引量:7
2
朴正一,刘永福.
对中国优秀女柔21项形态、机能指标的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3,12(3):35-39.
被引量:4
3
雷志平.
女子柔道运动的供能体系与训练生化原则初探[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2,9(3):75-78.
被引量:4
4
宋景茂,阎建辉,蓝江,王淑琴.
男子摔跤、柔道运动员体能结构特点及赛前训练监控[J]
.体育科学,1995,15(1):30-34.
被引量:4
5
何维武,于桂清.
浅谈柔道运动员的选材[J]
.安徽体育科技,1995,16(4):76-79.
被引量:5
6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5-26.
7
钟添发 王路得 等.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0.255-264.
8
顾智强.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成绩与身高值倾向初探[J].新疆体育科技,1991,(l):29-30.
9
[7] 沈海琴.运动解剖学(专著)[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193~195.
10
科学训练综合研究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综合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13(3):744-744.
引证文献
3
1
林文弢,吴河村,郑守吉.
台湾柔道运动员训练和模拟比赛的生化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8(4):53-58.
被引量:3
2
任弘,邢文华,王利群,柴岭,马晓翔作.
对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214-217.
被引量:9
3
任弘,邢文华,王利群.
女子柔道运动员的体能特征[J]
.体育科学,2004,24(3):15-1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崔玉鹏,张凡,季刚,赵明华,刘晓琳,杨俊卿,顾芳,肖志民,顾永军,苏鸿涛,王守恒.
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集训期Hb变化[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67-69.
被引量:2
2
马波,黄海.
我国青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评价标准的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2):58-59.
被引量:6
3
马波,黄海.
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15-1417.
被引量:6
4
崔玉鹏,张凡,季刚,赵明华,刘晓琳,杨俊卿,顾芳,肖志民,顾永军,苏鸿涛,王守恒.
青少年摔跤、柔道与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96-99.
被引量:12
5
杨相中.
格斗项目的专项耐力素质[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66-69.
6
何钢.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指标的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08,24(6):96-99.
被引量:4
7
侯丽.
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不同训练手段负荷强度的监测与评价[J]
.体育学刊,2009,16(4):100-103.
被引量:4
8
李华.
运动员赛前训练期生化指标综述[J]
.科技信息,2009(12):228-228.
9
金萍.
对辽宁女子柔道中级别运动员“大腰”运用情况及技术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192-193.
被引量:1
10
杨继武.
我国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科学选材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60-261.
被引量:5
1
孙志坚,长谷川豪志,赵国新.
运动按摩对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9(4):28-32.
被引量:3
2
岚斋.
优秀柔道运动员的几个特征(文献综述)[J]
.体育与科学,1989,10(3):41-42.
3
孙晓东.
谈青少年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
.少年体育训练,2011(6):172-172.
4
马佳祥.
浅论青少年柔道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J]
.经营管理者,2014(8X):377-377.
被引量:4
5
陆建峰,冯绍桢,李珍妮,杨东潮,石健容,李志敢.
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8,8(2):92-101.
被引量:7
6
袁红.
中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训练学致因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8-209.
被引量:14
7
正木健雄,梁文,王艳利.
日本青少年的身体变化[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4,8(3):94-97.
8
曹佩江,朱晓梅,刘俊林.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8,29(6):68-71.
被引量:10
9
张晓东,张泽伟.
柔道与中国式摔跤技术的分析[J]
.山西体育科技,2011,31(4):30-31.
10
何生全,张波,杜更.
渐进放松训练对体育院校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状况的对比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88-91.
被引量:8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