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刺“常用穴”对恢复过程中脑电图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急性疲劳后,通过针刺“足三里,内关、百会、三阴交”,对脑电图、心率、血乳酸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可使大脑皮质稳定性加强,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心率、血乳酸恢复加快,对急性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
杨缅南
陈家琦
蒋冠琳
机构地区
研究生
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1-37,共7页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关键词
急性疲劳
受试者
消除疲劳
脑电图
针刺疗法
血乳酸
运动创伤
显著性
过度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4
1
徐玉明,王瑞元.
针刺及磁提针对骨骼肌长时间收缩后静息电位变化的影响[J]
.体育科学,1999,19(1):75-76.
被引量:13
2
段昌平,谢锦玉,唐觉生.
延迟性酸痛中快慢肌电镜和组织化学研究及针刺的作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6,10(4):3-9.
被引量:2
3
李志英,陈家琦.
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对运动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7,2(0):1-8.
被引量:14
4
黄登惠,刘宇宁,孙晓菁.
少年运动员脑电图特点[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13(3):98-102.
被引量:4
5
吕璇,周攀,姚俊.
针刺肾俞承山穴对举重运动员疲劳恢复的作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2):30-34.
被引量:6
6
张振民,李风素,郭丹华.
EEG闪光刺激诱发试验对运动员神经疲劳评定的研究[J]
.体育科学,1995,15(6):61-64.
被引量:7
7
陈元武.
剧烈运动对人体代谢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1994,13(4):32-35.
被引量:4
8
李铁.
氧自由基在应激性胃溃疡中的发病学意义及其与生长抑素的保护作用的关系[J]
.生理科学进展,1993,24(2):131-133.
被引量:17
9
朱梅菊,高顺生,李红,熊静宇.
针灸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2):16-18.
被引量:20
10
卢咏梅.
针灸在运动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46-4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秦素荣.
不同强度运动后脑电地形图的比较研究[J]
.体育学刊,1999,6(1):44-49.
被引量:2
2
秦素荣.
运动员不同状态下的脑电图特点(综述)[J]
.体育学刊,2002,9(1):42-44.
被引量:7
3
杨英姿,金文泉.
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影响运动员血清CK、SOD活性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2):90-94.
被引量:9
4
张红红,支炜.
针灸提高运动能力与抗疲劳研究进展[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1):43-45.
被引量:1
5
张红红.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抗疲劳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4):43-47.
被引量:3
6
秦素荣.
运动员脑电图研究综述[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2):54-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黄怀南,邓军.
我国大学生50m、100m和1500m自由泳运动员临赛准备心率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28-30.
被引量:1
2
刘晓春.
Omega Wave系统评价赛艇运动员心功能的应用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752-753.
被引量:3
3
武冬.
太极拳意的脑电图功率谱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63-1064.
被引量:10
4
高明,杨华元,刘堂义,蒯乐.
手针与电针对急性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5,25(6):421-424.
被引量:18
5
卢咏梅.
针灸在运动领域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46-48.
被引量:6
6
范继军.
关于人体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1):123-125.
被引量:5
7
王超,贺刚,王蕴红,季钢,赵明华,梁蕾,王之娟,张露芬.
针刺肾俞穴对过度训练大鼠血清酶活性的影响[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59-60.
被引量:2
8
何洋,王霆,石岩.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脑功能特征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73-77.
被引量:11
9
樊爱莉.
优秀射箭运动员不同阶段脑电图对比分析的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8):89-91.
被引量:1
10
韦军,王琳,陆一帆,钟宏.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脑电特点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2):42-46.
被引量:2
1
王鹏.
左旋精氨酸对急性疲劳的影响[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4):23-24.
被引量:3
2
杨建平.
我国体育运动领域中脑电图研究现状的综述[J]
.山西体育科技,2008,28(4):36-38.
被引量:1
3
跑[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12(5):38-39.
4
郑毓春.
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3):71-72.
5
安志刚,王昆.
自行车训练中的急性疲劳与慢性疲劳[J]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4):49-50.
被引量:1
6
陈济川.
针剌调整突发性赛前状态初探[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4):22-24.
7
刘丰彬,段立公,姚鸿恩.
我国优秀女子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训练中脑电图及其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6):54-56.
被引量:8
8
刘建华,陈进.
针刺疗法对运动性低血睾症的疗效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28-29.
被引量:3
9
H.B.季姆金.
论力量、速度和耐力在训练程度不同的各个阶段中的生理学特点[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60(20):11-13.
10
马海峰,吴瑛.
肢体穴位与综合穴位刺激对消除肌肉急性疲劳效果的比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52-54.
被引量:5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