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96年第2期88-92,共5页
Jiang-huai Tribune
同被引文献55
-
1刘志伟.祖先谱系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4):18-30. 被引量:66
-
2卜永坚.清初歙县槐塘程氏的文化建构[J].史林,2004(5):52-61. 被引量:9
-
3夏爱军.明清时期民间迎神赛会个案研究——《祝圣会会簿》及其反映的祝圣会[J].安徽史学,2004(6):77-84. 被引量:15
-
4常建华.程敏政《新安程氏统宗世谱》谱学问题初探[J].河北学刊,2005,25(6):157-162. 被引量:19
-
5黄国信,温春来.新安程氏统宗谱重构祖先谱系现象考[J].史学月刊,2006(7):108-115. 被引量:16
-
6林济.程敏政“冒祖附族”说考辨[J].安徽史学,2007(2):101-108. 被引量:10
-
7冯剑辉.徽州宗族历史的建构与冲突——以黄墩叙事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7(4):104-112. 被引量:10
-
8David Faure,"The Lineage as a Cultural Invention:The Cas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Modern China,Vol.15,No.1(1989),PP.4-36
-
9小松惠子:《宋代以降の徽州地域発達と宗族社会》,《史学研究》1993年第201号,第20页
-
10姚思廉:《陈书》卷10《程灵洗传》,中华书局1972年点校本,第171-175页.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冯剑辉.二程家族与徽州关系考[J].史学月刊,2011(3):55-62. 被引量:2
-
2郑代义,汪俊祺.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古徽州武文化[J].黄山学院学报,2012,40(2):38-41. 被引量:2
-
3刘道胜.明代徽州珍稀族谱《程典》考论[J].历史档案,2012,25(3):66-71. 被引量:2
-
4李甜.“方德让家”:从旌德方氏看明清皖南宗族的家史编纂[J].安徽史学,2014(3):90-101. 被引量:3
-
5丁希勤.唐宋徽州程灵洗的神话故事考[J].安徽史学,2015(2):114-119. 被引量:4
-
6孙语圣.神灵与宗教: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民间信仰之比较[J].社会科学,2018,0(3):162-171. 被引量:6
-
7王开队,卢东.历史时期徽州王氏文献分布的可视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8,38(8):9-16. 被引量:3
-
8卢东.魏晋南朝时期徽州的政区演变[J].池州学院学报,2018,32(4):58-62.
-
9郑俊华.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变迁——以衢州徐偃王崇拜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9,7(1):28-36.
-
10冯剑辉.“程朱阙里”三志研究[J].徽州社会科学,2020,0(4):8-15.
-
1胡纪棣.“明经七哲”初考[J].徽州社会科学,2007(5):24-25.
-
2王日根,曹斐.秩序的确立:《新安名族志》的编撰与意义[J].安徽史学,2009(1):83-88. 被引量:4
-
3何建木.徽州木商俞子良的商业经营[J].徽州社会科学,2008(3):30-32. 被引量:1
-
4吴伟逸.试论古代徽州宗族的形成及其特点[J].安徽史学,1997(3):10-13. 被引量:5
-
5胡春年.浅谈徽州名族志[J].图书馆工作,2002(1):52-57.
-
6唐力行.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J].历史研究,1995(1):73-85. 被引量:27
-
7赵力.《徽州地区事迹考》小考[J].徽州社会科学,2002(4):62-62.
-
8郑力民.《新安大族志》考辨──兼谈《实录新安世家》(续)[J].安徽史学,1994(3):15-18. 被引量:4
-
9郑力民.安徽宗族历史与徽州宗族社会[J].学术界,1999(4):30-38.
-
10方利山.话说徽州程[J].徽州社会科学,2003(4):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