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3-75,共3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同被引文献6
-
1韩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及其历史影响[J].孔子研究,2014(3):11-18. 被引量:7
-
2梁宗华.论孟子“浩然之气”与“大丈夫”人格养成[J].东岳论丛,2018,39(4):13-19. 被引量:7
-
3杨海文.义利之辨与做大丈夫——孟子对于国君、士人的道德劝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30-38. 被引量:5
-
4杨海文.《孟子》首章与儒家义利之辨[J].中国哲学史,2021(6):25-29. 被引量:5
-
5顾超一.成人与入世——基于冠礼礼义的考察[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39(4):93-99. 被引量:1
-
6杨海文,石明.重返“孟子第一义”的致思场域——《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考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56-172. 被引量:3
-
1邱述学.重构长江文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90-98. 被引量:4
-
2张渭莲,段宏振.春秋时期中原核心文化区的重构与郑国的兴衰[J].中原文化研究,2014,2(2):72-78. 被引量:2
-
3田广林.论虞夏之际中原文化的北向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2):22-26.
-
4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发展的若干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1997(4):53-59. 被引量:4
-
5崔向东.辽西古廊道与古代文明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3):138-143. 被引量:12
-
6高蒙河.史前器座初探[J].考古,1993(1):42-51.
-
7赵保佑.中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中州今古,2001(5):7-13. 被引量:14
-
8张富祥.海岱文化与中原文化[J].史学月刊,2000(2):124-132. 被引量:9
-
9杨育彬.商丘考古钩沉[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0(2X):18-22.
-
10韩建业.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J].中原文物,2009(2):11-15. 被引量: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