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族艺术》
1997年第1期66-77,共12页
National Arts
同被引文献79
-
1索南才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藏传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基本特点[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2):52-58. 被引量:4
-
2田联韬.藏传佛教乐舞“羌姆”音乐考察[J].中国音乐学,2000(4):5-26. 被引量:19
-
3阿锦江.河湟名刹佑宁寺[J].中国土族,2010(2):28-30. 被引量:1
-
4李玉昆.略论闽台的王爷信仰[J].世界宗教研究,1999(4):119-127. 被引量:13
-
5边多.还藏戏的本来面目——试论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点[J].西藏研究,1986(4):102-115. 被引量:12
-
6姚正曙.驱鬼逐疫:一种古老的民众运动健康观[J].体育文化导刊,1999(4):37-39. 被引量:1
-
7曲六乙.《中国傩戏傩文化》序[J].民俗研究,1997(3):100-101. 被引量:3
-
8姜春爱.藏传佛教桑耶羌姆考察报告[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6(1):51-59. 被引量:1
-
9孙天胜,徐登祥.风水─—中国古代的聚落区位理论[J].人文地理,1996,11(S2):60-62. 被引量:18
-
10麻国钧.宗教舞剧《跳布扎》论考[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1):114-1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0
-
1王美艳,张小华,吴卫.自然之韵与艺术之美的心灵升华——湘西踏虎凿花的艺术心理学诠释[J].新视觉艺术,2009(5):113-116. 被引量:3
-
2黎羌.中国傩戏文化的集大成者——庹修明教授与他的傩文化学术成就[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12.
-
3钟金贵,姚秋容.仡佬族傩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J].世纪桥,2013(8):72-74. 被引量:3
-
4袁霞.探析道真傩文化的现代价值[J].学理论,2015(9):126-127. 被引量:1
-
5谭富强,黄清喜,胡斌.贵州道真傩文化产品设计路径探析——基于“旅游+互联网”视角[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4):120-124. 被引量:2
-
6周鼎,杨思,杨洁,周晴.承商袭楚与怀乌抱阳:楚黔中梅山地区傩面具造物思想源流研究[J].湖南包装,2018,33(4):8-11. 被引量:8
-
7姚亮.傩文化的当代价值及传承和创新—以仫佬族为例[J].教育研究(2630-4686),2020,3(3):19-20.
-
8邓苗.中国民间生活中的防疫观念与抗病避灾的文化实践[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2):124-132. 被引量:2
-
9岳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青海傩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探讨——基于青海佑宁寺傩文化的田野调查[J].辽宁民族研究,2025(2):110-115.
-
10康保成.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藏戏的关系[J].民族艺术,2003(4):59-6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30
-
1谭娟.梅山民间傩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居舍,2019,0(35):33-33.
-
2王紫微,廖雯珺,汪佳琦,胡兰,陈权.江西“傩文化”创意体验工坊设计路径探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1):44-45.
-
3刘晓梅.古鲁寺“次九”金刚舞考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30-33. 被引量:1
-
4万代吉.从“金刚舞”到“羌姆”看文化的传播与变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12. 被引量:3
-
5刘筝筝.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3):40-42. 被引量:3
-
6刘筝筝.近十年来羌族文化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42-143. 被引量:5
-
7曹广涛.哈顿贝克·罗伯特对藏族佛教戏剧的研究述评[J].学理论,2009(6):67-69.
-
8李宜.近十年以来国内藏戏研究述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53-56. 被引量:4
-
9俞蓓.西藏“羌姆”角色的变迁及与藏戏的关系[J].戏曲艺术,2011,32(4):72-77. 被引量:2
-
10王锦峰.试论藏传佛教寺院羌姆所蕴含的生态文化[J].中国音乐,2012(3):180-183. 被引量:2
-
1朱润轩.神秘的面具文化[J].中外文化交流,2002(11):44-45. 被引量:1
-
2张伟娇.契丹面具[J].北方文学(中),2015,0(8):150-150. 被引量:1
-
3有泽晶子.作为面具文化的傩与能的异同论[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0(2):20-28. 被引量:2
-
4顾雪涛.顾朴光——为中国面具文化树碑立传[J].美术观察,2010(9):118-119.
-
5赵心愚.藏族面具文化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7):33-38. 被引量:2
-
6赵心愚,杨嘉铭.藏族面具文化的基本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4. 被引量:3
-
7顾朴光.古代埃及面具文化刍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26. 被引量:2
-
8郭思九.傩戏与面具文化[J].民族艺术,1991(3):179-186. 被引量:3
-
9钱茀.什么是傩[J].民族艺术,1992(2):51-62. 被引量:3
-
10郑超.浅谈面具艺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0):184-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