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读《意象探源》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文化研究的新收获——读《意象探源》成复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100872)“意象”问题不仅是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和文化问题。前此虽已有不少论著涉及,但或偏于文学,或偏于艺术,尚缺综合性的系统研究。汪裕雄先生《意象探源》一书,在符号哲...
作者
成复旺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30-131,共2页
基金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国文化研究
新收获
“意象”
思维方式
意象系统
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
“象”
中西比较研究
语言的局限性
分类号
G23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
1
詹福瑞.
文化研究: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最佳思维[J]
.文艺研究,1997(3):102-104.
被引量:6
2
汪裕雄.
“补苴罅漏,张皇幽渺”——重读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J]
.文艺研究,1989(6):52-62.
被引量:9
3
李泽厚..美学的对象和范围[J].美学:第三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18.
4
杨恩寰.审美意象学.序[M]//汪裕雄.审美意象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5
傅谨.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J]
.学术月刊,2000,32(4):3-1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徐方.
汪裕雄审美意象理论述评[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4):56-60.
被引量:2
2
韩德民.
汪裕雄“意象学三书”与当代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147-155.
被引量:5
3
梁晓霞.
谈文化学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地位[J]
.运城学院学报,2003,21(2):42-4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简圣宇.
中国意象理论现代阐释的汪裕雄路径[J]
.东吴学术,2020(5):22-33.
被引量:2
2
王怀义.
心理、历史与结构分析——论汪裕雄意象美学的研究方法[J]
.江淮论坛,2020(5):170-175.
被引量:2
3
王雪柔,李伟.
汪裕雄审美意象学的视野与方法——以当代审美心理研究与意象论美学为背景[J]
.社会科学动态,2022(12):27-32.
被引量:1
4
赵彦,张玲芝,王兴虎.
克拉克瓷纹饰的审美刍议[J]
.收藏与投资,2024,15(11):28-31.
5
陈元贵.
美学家汪裕雄的学术道路及治学理念探微[J]
.河池学院学报,2024,44(5):115-120.
1
鲍尔吉·原野.
学会倾听[J]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11(7):1-1.
2
李青.
浅谈图片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运用[J]
.新闻窗,2014,0(6):17-18.
被引量:5
3
谢·托罗普采夫,张冰.
俄罗斯1990年代至今的中国文化研究[J]
.俄罗斯文艺,2016(4):146-158.
被引量:4
4
稿约[J]
.中国文化研究,2009(1).
5
稿约[J]
.中国文化研究,2010(1):212-212.
6
方铭.
走在路的中间[J]
.中国文化研究,2008(3):33-36.
7
《现代中国》第十二辑[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150-150.
8
张茜茜.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微博语言的局限性[J]
.科技传播,2012,4(19):3-3.
被引量:2
9
曾广开.
“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傅璇琮先生访谈录[J]
.中国文化研究,2008(4):1-18.
10
君紫.
饶宗颐、陈方正先生等访问本刊[J]
.寻根,1999,0(4):6-6.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