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体育科学体系初探——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分类问题的体会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问题,目前有不同看法.现发表龙、李二位同志的见解,以期讨论,共同切磋.
作者
龙天启
李献祥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81年第3期7-13,共7页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关键词
体育科学体系
自然辩证法
分类问题
恩格斯
体育情报
竞技体育
物质运动形式
科学分类
大众体育
应用技术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42
1
黄力生,陈海啸.
论体育科学的性质、特征及体育科学体系的分类[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4):5-7.
被引量:10
2
黄捷荣,赵毅敏.
体育辩证法及其研究的对象[J]
.体育科学,1984,5(2):79-82.
被引量:4
3
卢元镇.
体育科学[J]
.体育文化导刊,1995(1):48-50.
被引量:7
4
劳帜红.
试论体育哲学的体系[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7,7(2):72-75.
被引量:2
5
黄捷荣.
体育科学的系统论初探[J]
.体育与科学,1987,8(1):36-39.
被引量:2
6
熊斗寅.
初论体育学的科学体系[J]
.中国体育科技,1983,19(2):18-26.
被引量:21
7
田雨普.
试析体育科学体系[J]
.体育科学,1982,3(4):34-38.
被引量:19
8
卢元镇.
关于体育科学体系与科学属性探讨情况简介[J]
.体育科学,1982,3(4):39-41.
被引量:10
9
陈燮君.
对于当代新学科发展的理论思考[J]
.南京社会科学,1990(4):48-52.
被引量:6
10
谢琼桓.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13(1):10-1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张岩.
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归属[J]
.体育科学,1993,13(3):26-30.
被引量:7
2
鲁长芬.
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述评[J]
.体育学刊,2007,14(6):1-6.
被引量:25
3
王学敏.
中国体育学学科认识的困境与出路[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16-19.
被引量:2
4
范广贵,孙久喜,阿英嘎.
探析中国体育学科的演进方式及其跨学科研究的指向[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4):17-20.
被引量:2
5
高强,许浩南,程一帆.
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境迁——始于“体育本质”当代中国发问的思想史考察[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3):60-71.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唐杰,唐丛丛,马润东.
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小学体育发展思路探索[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1):106-108.
2
周永昌.
科学技术与体育[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4):167-169.
3
丁建军.
体育教学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1):93-94.
被引量:1
4
李亮,周德巧,张震.
传统武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激活”:内涵厘正、理论依据、路径探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8):144-156.
被引量:7
5
熊文,朱咏贤.
竞技体育之人文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反思[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15-17.
被引量:7
6
李建军.
体育科学建立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初探[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9,30(5):127-131.
被引量:7
7
张岩.
什么是体育学——兼与《体育学》和《体育方法论的思考》等作者的商榷[J]
.体育与科学,2004,25(5):25-28.
被引量:19
8
赵博,沈刚.
体育学研究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整合的探讨[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123-125.
9
鲁长芬.
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6-10.
被引量:14
10
吴贻刚,杨宇明.
我国体育理论研究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与思考[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3):19-23.
1
李秀霞.
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5):84-85.
被引量:6
2
黄捷荣.
浅谈体育人才的科学分类问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2,8(2):30-32.
3
竺义功,王萍.
竞技运动项目分类问题再探[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9(1):31-37.
被引量:1
4
韩桂凤,张红.
关于体育教学目标层次的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4):28-32.
被引量:15
5
黄捷荣,崔新京.
试论体育工作者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2(2):7-11.
被引量:2
6
翟立平,廉恩勇.
我国体育训练基地的分类及其规则[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12S):151-151.
7
李献祥.
现代体育分类简论[J]
.体育与科学,1988,9(4):28-29.
被引量:1
8
张岩.
体育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归属[J]
.体育科学,1993,13(3):26-30.
被引量:7
9
孙风亚.
浅谈拳击实战中远、中距离的左直拳的应用技术[J]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1):43-44.
被引量:10
10
王涌涛,杨长馨.
浅述体育科学体系[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5(1):66-70.
被引量: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8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