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8
-
1《湖南民族研究》编辑部.稿约[J].民族论坛,1985(2):9-9. 被引量:2
-
2马秀梅.释《古兰经》中的“民族”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S1):199-203. 被引量:2
-
3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J].历史研究,1963(2):171-190. 被引量:50
-
4刘先照.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民族研究,1999(2):1-12. 被引量:7
-
5葛公尚.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J].民族研究,1999(6):1-5. 被引量:49
-
6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6):6-13. 被引量:70
-
7《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1986(6):218-221. 被引量:2
-
8莫富.关于民族形成说质疑[J].广西民族研究,1986(2):94-99. 被引量:2
-
9杜荣坤.加强学术探讨 促进民族研究[J].民族研究,1986(4):9-11. 被引量:2
-
10敬东.关于“民族”一词的概念问题[J].民族研究,1980(4):7-12. 被引量:13
-
1吴文藻.北方社会学发展杂忆[J].社会,1981,1(0):54-55. 被引量:1
-
2钟年,孙秋云.吴泽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评[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4):71-76. 被引量:6
-
3李然.吴泽霖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1):12-17. 被引量:8
-
4聂蒲生.抗战时期吴泽霖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J].民俗研究,2008(4):65-71. 被引量:2
-
5徐杰舜.唯一剩下的只有挑战——中南民族大学张莓博士访谈录[J].民族论坛,2012(08X):48-53. 被引量:1
-
6孙秋云,钟年.注重田野调查 为社会进步服务──吴泽霖教授学术思想概说[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6):13-17. 被引量:7
-
7聂蒲生.吴泽霖与贵州少数民族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135-138. 被引量:5
-
8许妙发.论孙本文在旧中国社会学界的作用和影响[J].社会,1984,4(1):43-46. 被引量:6
-
9徐杰舜.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块新天地——访中南民族大学田敏教授[J].民族论坛,2013,0(2X):5-9.
-
10马毅生.开民族学博物馆的先河──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小记[J].中国民族,2001(10):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