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关于异化的理论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把异化当作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深入研讨的哲学家,而他的异化思想得到最系统最集中地论述和发挥的,是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可以说,“异化”是贯穿在这部巨著中的一个中心问题。马克思特地对这部著作作了摘录和评述。
作者
杨寿堪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61-68,共8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黑格尔
异化理论
《精神现象学》
现实世界
国家权力
纯粹意识
自我意识
自为存在
奴隶
“异化”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
1
谢青.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J]
.北京社会科学,1998(1):83-89.
被引量:2
2
傅永军.
乌托邦:终结还是恢复?——评马尔库塞的新社会主义观[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4):31-36.
被引量:4
3
玛格丽特·费,劳人.
亚当·斯密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4(6):1-11.
被引量:1
4
高海艳,吴宁.
乌托邦的终结还是开始?——论赫伯特·马尔库塞思想的乌托邦意蕴[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59-62.
被引量:3
5
崔晓芳.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区别[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5-17.
被引量:3
6
马大康.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J]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28-135.
被引量:5
7
涂良川.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与革命的两重向度[J]
.理论月刊,2012(11):11-15.
被引量:1
8
樊浩.
伦理道德,因何期待“精神哲学”[J]
.江海学刊,2016(1):19-28.
被引量:5
9
丁国旗.
论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的学术缘分[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2):272-28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杜德.
生成与扬弃——论“南北宗论”中的审美异化现象及特质延续[J]
.山东艺术,2023(3):87-95.
2
李树学,龚超,杨杰文.
论黑格尔精神运动的内在逻辑[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3):153-156.
3
管月飞.
马尔库塞的技术之思及其当代意义[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2):22-26.
被引量:1
4
涂良川,陈大青.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来源及其超越性--以卢梭、斯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参照系的考查[J]
.学术研究,2021(11):37-4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成晓华,张荣升.
《玛丽亚的一生》中女性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与建构[J]
.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2):63-66.
2
侯凤英,王雪钰.
从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看共同富裕的学理基础[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6-36.
被引量:1
3
梁春艳.
辩证法和经验研究结合:马克思异化思想科学化[J]
.今古文创,2022(48):58-61.
被引量:1
4
王丹,赵阳.
从问题域看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文本构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3,39(2):89-101.
5
王志华,郭国仕.
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劳动概念溯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3):10-18.
被引量:1
6
邓经超.
导学关系异化的法律风险及其司法应对[J]
.高教探索,2023(4):68-75.
被引量:2
7
罗理章,李鸿旭.
数智时代人的数字异化:表征、原因及其克服路径[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4(2):115-122.
被引量:16
8
初传凯.
数字拜物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
.劳动哲学研究,2023(2):284-295.
9
张小龙,杜敬彤.
从感性到实践: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幸福思想的批判与唯物史观转向[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5,40(2):30-38.
10
管其平.
数字生活“单向度”的遮蔽与解蔽[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4(3):333-341.
被引量:1
1
杨寿堪.
真理存在事物的全过程中[J]
.江西社会科学,1987,7(2):69-73.
2
安桂琴.
从《精神现象学》看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4):23-27.
3
赵甲明.
评萨特“人的价值观”[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8(1):84-90.
4
代安荣.
别让默写异化了思品课教化功能[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0(10):1-1.
5
王金涛.
“这一个”:厘清、省察与精塑[J]
.师道(人文),2015,0(12):16-19.
6
姜水根,陈青华.
理念的世界(连载七)[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33(9):56-59.
被引量:3
7
舒江华.
浅议萨特的人性观[J]
.滁州学院学报,2002,4(4):54-56.
被引量:2
8
《临沂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八年总目录[J]
.临沂师专学报,1989,23(Z1):116-119.
9
周琨武,黄敏.
试析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36):29-30.
被引量:1
10
丁立群.
人的可能性: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大全”论[J]
.求是学刊,1992,19(3):23-28.
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