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体育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历史性的现象,体育文化形态是发展的,表现出连续性,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区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传统文化,是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的。民族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的精神风貌,风俗习惯、传统与道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等等,构成传统文化的特征。譬如所谓中国文化。即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者
胡小明
机构地区
成都体育学院
出处
《体育与科学》
1987年第1期13-14,共2页
Sports & Science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族语言
民族性格
生活方式
民族特征
文化形态
风俗习惯
中华民族
文化财富
各民族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81
1
王亚鹏.
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被引量:131
2
白晋湘.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33-435.
被引量:130
3
崔乐泉.
21世纪的中国体育文化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14-15.
被引量:48
4
白晋湘,钟海平,刘昆雄.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山寨体育文化研究[J]
.体育科学,1999,19(6):23-25.
被引量:46
5
程大力,李军.
中国武术怎样走向世界[J]
.体育文化导刊,1999(3):16-18.
被引量:9
6
旷文楠.
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3):1-6.
被引量:30
7
饶远,杨万智.
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浅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6(3):8-11.
被引量:11
8
刘秉果.
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J]
.体育与科学,1987,8(1):14-17.
被引量:2
9
关文明.
武术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06-113.
被引量:6
10
毛秀珠,蔡友聪.
亚洲的民族体育与文化[J]
.体育科学,1990,11(4):22-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朱家新.
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J]
.体育学刊,2007,14(5):73-77.
被引量:21
2
葛耀君.
2008—2017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
.浙江体育科学,2019,41(1):43-50.
被引量:2
3
王硕,张健,谢智学.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展望[J]
.军事体育学报,2018,37(4):106-111.
被引量:1
4
张长浦,黄建团.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跨国传承的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9):144-1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徐涛,张世忠.
普通高校搞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对策[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27):34-35.
被引量:2
2
王琳,刘定一,陈树越,贾润礼.
传统武术器材流星锤的现代化改造[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126-128.
被引量:7
3
张旭敏.
体育精神的制度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25-27.
4
段辉涛.
对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9,16(8):90-92.
被引量:20
5
李洪超.
全民健身背景下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研究的科学化[J]
.体育世界,2010(4):28-30.
6
张晓林.
也谈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J]
.体育学刊,2011,18(1):120-124.
被引量:7
7
姜勇,旷晖.
“十二五”期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论的理论辨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123-125.
被引量:1
8
姜勇.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24(3):36-37.
9
周传志,陈俊钦.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92-95.
被引量:1
10
卢伟芬,邢志杰.
文化认同语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
.体育与科学,2012,33(3):71-74.
被引量:39
1
徐伯然.
中华武术的民族特征[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2):98-99.
被引量:5
2
陈庆熙.
透视体育与传统文化的磨合[J]
.体育科学研究,1999,3(4):25-27.
被引量:1
3
彭效华,曾华.
民族传统体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研究综述[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33-34.
被引量:3
4
Q&A 球迷问答[J]
.体育世界(扣篮),2009(23):104-105.
5
谢骏.
推广普通话也需邮票宣传[J]
.上海集邮,2000(3):19-19.
6
牛亚莉.
论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
.甘肃教育,1997(5):16-17.
7
任瑛.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4,1(2):22-25.
被引量:20
8
章福.
体育的文化意义[J]
.体育与科学,1991,12(4):49-29.
9
冯胜刚.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13-16.
被引量:4
10
李小妮.
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心肺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
.体育世界,2016(11).
被引量:1
体育与科学
198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