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之升沉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著名诗论家朱自清曾把中国新文学的前十年诗歌分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和“象征诗派”,并自称这是“强立名目”。有人不赞成这个分法,理由是“实在不喜欢象征派的诗”;有人赞成这个分法,认为“这三派一派比一派强”,却不满朱自清的“按而不断”。我们认为,朱自清的“强立名目”是出于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注意到了象征诗派的独特性。象征诗派不仅在新诗前十年中作为独特的一个流派存在着。
作者
邱文治
杜学忠
穆怀英
出处
《文学评论》
1987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象征诗派
象征主义诗歌
李金发
现实主义
朱自清
戴望舒
波特莱尔
象征派诗人
音乐美
中国新文学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09
1
范智红.
现代小说的象征化尝试[J]
.文学评论,1999(5):85-96.
被引量:6
2
孙先科.
象征化与符指化:拓宽典型化叙事规范[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16-23.
被引量:3
3
陈旭光.
论《少年中国》的象征主义译介与早期新诗的期待视野[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72-77.
被引量:4
4
王光东.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象征主义[J]
.文史哲,1998(1):112-116.
被引量:2
5
傅正谷.
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新象征主义思潮[J]
.天津社会科学,1986(3):79-84.
被引量:1
6
张俊山.
新诗美学的早期建树——朱自清新诗评论初探之一[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2):17-21.
被引量:1
7
孙玉石.
闻一多的诗歌艺术追求探索[J]
.江汉论坛,1985(10):44-48.
被引量:2
8
骆寒超.
论中国现代叙事诗[J]
.文学评论,1985(6):78-92.
被引量:5
9
孙玉石.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42-50.
被引量:2
10
朱受群.
矜奇偏爱画诗书——诗人、小说家白采的一生[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6(2):85-8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钱林森.
法国文学与中国[J]
.文艺研究,1990(2):138-149.
被引量:2
2
陶文鹏.
论常建诗歌的音乐境界[J]
.社会科学战线,1990(2):247-253.
被引量:2
3
丛桂芹.
新时期以来“象征”研究述评[J]
.中国文学研究,2002(4):87-90.
4
崔湘青.
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异同比较[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10):59-60.
5
孙玉石.
十五年来新诗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1):29-53.
被引量:13
6
李怡.
十五年来中国现代诗歌研究之断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1):54-77.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周兴陆.
新中国七十年“旧体诗”理论的历程[J]
.思想与文化,2019(2):231-246.
2
苏芳泽.
论“怀安诗社”诗词创作的现实意义[J]
.汉字文化,2022(23):77-79.
3
张桃洲.
寻求超越:史料融合与体系建构——论苏光文教授的抗战文学研究[J]
.社会科学家,1998,13(5):74-80.
4
刘继业.
论孙玉石先生的《〈野草〉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2007(8):72-80.
被引量:5
5
杨健平.
东西方艺术交流中的启迪效应[J]
.东方丛刊,2007(3):227-241.
6
王泽龙.
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J]
.文学评论,2007(5):89-93.
被引量:37
7
霍俊明.
良知与批判之间的诗学视阈——对郑敏80年代后期以来诗论的考察[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4):24-30.
被引量:2
8
霍俊明.
重回纵横交错的历史场阈——《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的新诗史意义[J]
.南方文坛,2008(2):35-40.
9
曹辛华.
论民国词的新变及其文化意义[J]
.江海学刊,2008(4):179-184.
被引量:11
10
李仲凡.
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的视野和方法[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6):686-690.
被引量:1
1
王翼奇.
辛卯咏兔[J]
.岷峨诗稿,2011,0(1):31-31.
2
李海鸿.
缘[J]
.东坡赤壁诗词,2014(6):44-44.
3
周建元.
风过有痕(组诗)[J]
.绿风,2013,0(1):93-95.
4
陈健,刘立刚.
何谓“也无风雨也无晴”?[J]
.读写月报(高中版),2014,0(11):40-40.
5
石英.
文学评价的升沉与游移[J]
.文学自由谈,2002(5):67-72.
6
周茜.
吴文英词史地位述略[J]
.中国文学研究,2002(3):17-21.
7
谭永伟.
答谢某君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J]
.诗词月刊,2015(12):28-28.
8
史笑添.
剪灯楼主诗选[J]
.诗潮,2016,0(1):95-95.
9
高学曾.
赏诗随录(三)[J]
.长寿,1996,0(5):45-45.
10
王良.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性格走向[J]
.文学教育,2015(12):102-103.
被引量:3
文学评论
198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