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真谛。作者认为:法与阶级和国家有着必然的联系;法的国家性,阶级性、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等的本质属性是内在统一、不可支解的;法的基本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法的作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影响社会生活的体现、是国家权力运行的体现、是社会生产方式自身回力的体现。
作者
张文显
马新福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生活
阶级性
统治阶级
意志
本质属性
制约性
基本特征
国家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8
1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周红云.
认同政治与左翼[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1(2):35-40.
被引量:21
2
童之伟.
当代中国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法本质观——法的本质研究之三[J]
.法学,1998(12):8-9.
被引量:9
3
童之伟.
用什么方法确定法的本质——法的本质研究之二[J]
.法学,1998(11):6-8.
被引量:8
4
童之伟.
法的本质是一种实在还是一种虚无——法的本质研究之一[J]
.法学,1998(10):15-16.
被引量:15
5
法律的本质:一个虚构的神话[J]
.法学,1998(1):6-7.
被引量:22
6
卢忠兴.
论法的本质属性——对法的阶级性、社会性和继承性的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9(1):42-48.
被引量:2
7
王威宣.
论法律的起源和本质——兼论法律的阶级性和社会性[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8(3):1-9.
被引量:1
8
吴家麟.
法律的阶级性、社会性和继承性试析[J]
.宁夏社会科学,1985(1):34-42.
被引量:4
9
谢鹏程.
法律本质论的历史发展[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2):31-37.
被引量:6
10
卢云.
重新界定法的本质论的内涵:法理学变革发展的基石[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3):7-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邹益民.
从利益到认同——当代中国权利话语的政治辩证逻辑[J]
.人权研究(辑刊),2019(2):104-130.
被引量:2
2
彭中礼.
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研究重述[J]
.时代法学,2009,7(4):25-34.
被引量:3
3
蒋娜.
重新认识我国法治进步的重大理论意义——兼及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J]
.求实,2010(3):49-52.
被引量:1
4
薛燕利.
试论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的规定性[J]
.特区经济,2016(1):119-12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杨显滨.
论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的应然归属[J]
.法学论坛,2014,29(1):63-70.
被引量:2
2
夏培峰.
规律视野中法的本质探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70-74.
3
王相敬.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挑战及现代价值分析[J]
.商,2015,0(47):83-83.
4
薛燕利.
试论马克思主义法律本质的规定性[J]
.特区经济,2016(1):119-121.
5
何志鹏.
人权的历史维度与社会维度[J]
.人权研究,2021(1):13-30.
被引量:13
6
赵可金,邢亚杰.
“两面神”的政治逻辑:21世纪美国政治基础位移研究[J]
.美国研究,2024,38(2):9-36.
被引量:1
1
徐显明.
论毛泽东早期批判的法律观[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89-94.
被引量:1
2
尤俊意.
是“更新”还是复旧?——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点体会[J]
.社会科学,1990(4):9-12.
被引量:1
3
汤玲玲,刘志军(译),秦红增(校).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老龄化与老年人研究委员会简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90-92.
4
张云朋.
试谈团结与精神文明的关系[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26-28.
5
杨小秋.
民族性教师·国家性教师·世界性教师[J]
.当代教师教育,2013,6(1):10-15.
被引量:1
6
曹思文.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
.人口学刊,1983,5(2):8-16.
7
张子英.
浅析法与经济的关系[J]
.大庆社会科学,1990(3):62-63.
8
张敬楠.
应当尽快补上的一课[J]
.中外企业文化,2013(9):77-77.
9
陈珊珊.
量体裁衣 顺其自然 生几个孩子是问题吗[J]
.世界博览,2015,0(4):38-41.
10
兰育生,覃北云.
现代社会的社会科学[J]
.社会科学,1990(2):68-7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