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作者
章百家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3,共33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重庆谈判
问题的探讨
客观分析
档案
国共双方
中国政治
历史事件
战争结束
毛泽东
有关资料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2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3
参考文献
1
1
李海文整理师 哲回忆在历史巨人身边[M].
同被引文献
542
1
付祥喜.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对中间路线的论争[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105-108.
被引量:2
2
兰建英.
浅析1945-1949年美国的对华政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45-147.
被引量:2
3
邓亦武.
刍议列强对洪宪帝制的态度及影响[J]
.唐都学刊,2002,18(4):36-39.
被引量:2
4
王永君.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J]
.中共党史研究,2001(4):88-92.
被引量:2
5
张小满.
论重庆谈判前后国共双方的舆论宣传[J]
.史学月刊,2001(6):93-98.
被引量:7
6
鲁卫东.
军阀与内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阁员群体构成与分析(1916-1928)[J]
.史学集刊,2009(2):102-111.
被引量:8
7
邓野.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
.历史研究,2000(1):3-20.
被引量:16
8
王海燕.
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
.军事历史研究,2000,14(2):149-156.
被引量:2
9
杜茜.
文章报国——《大公报》抗日战争时期带有政治倾向性的背景及原因[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7):96-97.
被引量:1
10
杨奎松.
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
.历史研究,1999(5):5-2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7
1
舒文.
“二战”后中共对国内外局势发展所取对策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S1):83-88.
2
秦立海.
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02(6):31-36.
被引量:3
3
秦立海.
雅尔塔协定、中苏条约与重庆谈判[J]
.安徽史学,2004(6):59-67.
被引量:2
4
牛军.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美苏国共关系[J]
.历史研究,2002(2):84-103.
被引量:26
5
沈志华.
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J]
.社会科学战线,2008(10):115-131.
被引量:16
6
纪亚光.
重庆谈判与“三国五方”政治格局的初步形成[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09(8):68-72.
7
孙超.
浅谈重庆谈判中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4):137-139.
8
刘大禹,王球云.
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十次会谈[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6):69-75.
被引量:2
9
田玄.
战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总方针的确定及其转变[J]
.近代史研究,2000(4):141-178.
被引量:6
10
钟奕诚.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国共三年内战起源问题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3(4):100-111.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左承颖,杨雨青.
何去何从:安平事件后国共美三方对驻华美军的因应[J]
.军事历史研究,2020,34(1):76-86.
被引量:1
2
舒文.
“二战”后中共对国内外局势发展所取对策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S1):83-88.
3
秦立海.
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02(6):31-36.
被引量:3
4
傅以君.
论社会心态对战后国共斗争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100-105.
被引量:1
5
张勇.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轨迹[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5):103-106.
6
程向东.
民营企业走出国门之我见[J]
.经济师,2006(12):257-258.
7
左双文,朱怀远.
王世杰与战后对日和约问题的交涉[J]
.抗日战争研究,2007(3):202-225.
被引量:4
8
沈志华.
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下)[J]
.俄罗斯研究,2007(6):77-85.
被引量:6
9
张小强.
美苏冷战与中国内战的关系——中国内战结构性原因探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41-46.
被引量:2
10
郑会欣.
“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J]
.社会科学,2008(7):129-139.
被引量:2
1
秦立海.
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02(6):31-36.
被引量:3
2
“两会”语录[J]
.旅游世界,2012(4):155-155.
3
张丽梅.
论华北事变后的中国政局[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83-88.
4
梁汉坤.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指导修志工作[J]
.广西地方志,1994(3):5-7.
5
葛剑雄.
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J]
.各界,2012(11):40-43.
6
尹家民.
抗美援朝的出兵与撤军[J]
.湘潮,2009(1):51-56.
被引量:2
7
胡耀邦最后的日子[J]
.广西党史,2006(4):81-81.
8
叶晓楠.
做出“海味”特色的“两会”大餐[J]
.对外传播,2009(3):19-20.
9
蔡双全,陈其贵.
中国抗日战争应以七七事变为开端——兼与郭德宏先生商榷[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72-77.
被引量:4
10
朱佳木.
改革开放初期的陈云与邓小平[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17(3):4-15.
被引量:10
近代史研究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