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英美证据法上的刑事证明标准
被引量:
5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引言证明标准在英美证据法上一般以“standard of proof”,“the degrees of proof”等语汇表述,通常译为“证明标准”,“证明程度”等,意指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从汉语语义学上看,“标准”与“程度”并非全然等值的术语,前者侧重于抽象的证明要求。
作者
汤维建
陈开欣
机构地区
本校博士生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9-84,共6页
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刑事证明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责任
被告人
基础事实
证据法
无罪推定
证明程度
系争事实
诉讼中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5
引证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471
同被引文献
305
1
宁松,王志华.
自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
.当代法学,2001,15(9):57-60.
被引量:5
2
程味秋,杨宇冠.
美国刑事诉讼中逮捕和搜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5):117-126.
被引量:25
3
李昌盛.
反思排除合理怀疑标准[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1):181-199.
被引量:16
4
陈朝阳.
论民事推定证据制度的完善[J]
.现代法学,1999,21(6):107-110.
被引量:9
5
汤维建.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J]
.政法论坛,2000,18(6):127-139.
被引量:103
6
毕玉谦.
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J]
.法学研究,1999,21(2):46-59.
被引量:103
7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座谈会纪要[J]
.政法论坛,1999,17(5):102-112.
被引量:9
8
王圣扬.
论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J]
.中国法学,1999(3):136-142.
被引量:40
9
张永泉.
以事实为根据之辨析——法院裁判的事实基础之价值取向[J]
.法学,1999(3):32-37.
被引量:6
10
何家弘.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J]
.环球法律评论,1999,21(4):32-51.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53
1
陈朝阳.
司法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9-19.
被引量:2
2
韩建政.
民事证明标准之探讨[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3):43-45.
被引量:1
3
任运通.
浅析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8,24(2):72-77.
被引量:3
4
龙宗智.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学研究,1996,18(6):119-127.
被引量:79
5
李明.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19-124.
被引量:1
6
汪海燕,范培根.
论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从证明责任角度的思考[J]
.政法论坛,2001,19(5):81-91.
被引量:47
7
龙宗智.
“确定无疑”——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学,2001(11):29-33.
被引量:69
8
王步顺.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新论[J]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94-99.
9
袁波,袁煜.
H-D方法对“客观真实”之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诘问[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2):30-32.
10
吕子超.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制与社会,2008(26):180-181.
二级引证文献
471
1
赵艳红.
论“疑罪”的合理认定[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3(1):301-329.
2
周俊彦.
印证何以证明?——对印证原理和印证规则的概率论反思[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1):124-154.
被引量:1
3
李昌盛.
证据确实充分等于排除合理怀疑吗?[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0(2):101-117.
被引量:32
4
胡雨晴.
存疑不起诉中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实践样态及其程序控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5):160-176.
5
纵博.
刑事证明对象理论的反思与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5):89-106.
被引量:9
6
熊晓彪.
证明标准多维解构与体系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57-176.
被引量:11
7
向燕.
综合型证明模式: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明逻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71-91.
被引量:22
8
高通.
网络犯罪证明中的综合认定方法[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3):81-93.
被引量:17
9
江东.
刑事印证的考察与反思——基于《刑事审判参考》166个案例的实证分析[J]
.刑事法评论,2024(1):359-390.
被引量:1
10
王彪,易志鑫.
刑事司法中“综合认定法”的解读与反思[J]
.司法改革论评,2020(2):301-318.
被引量:9
1
贺应龙.
浅议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J]
.职业圈,2007(08X):58-59.
被引量:1
2
毛建平.
论口供补强规则[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3-38.
被引量:2
3
高峰.
谈公诉案件证明程度[J]
.内蒙古检察,2000(4):47-47.
4
芮强.
新刑诉法视野下刑事证据证明力探析[J]
.学习论坛,2014,30(9):78-80.
5
江耀进.
有罪判决应百分之百真实 ——访刑诉法著名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光中[J]
.观察与思考,2001(6).
6
黄道.
论刑事案件的证明程度[J]
.政治与法律,1986(2):1-5.
被引量:3
7
杨树启.
论刑诉三阶段案件证明程度的统一与公检法三机关刑诉证明活动的协调[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4):70-74.
被引量:1
8
王以真.
英美刑事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问题[J]
.中国法学,1991(4):110-115.
被引量:18
9
张肃娴.
浅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4):183-185.
10
陆建强.
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探析[J]
.检察实践,2005(2):44-45.
政法论坛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