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王红旗引言句子格式(通常简称为"句式")意义的概括,是句子格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迄今为止,这方面仍无有效的理论可供借鉴,这恐怕也是"把"字句、"被"字句等疑难句式迟迟不能概括出令人满意的意义的一个原...
作者
王红旗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19,共6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子格式
语义特征
格式意义
句子
表达意义
非自主动词
语言环境
语境意义
商务印书馆
语音形式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128
1
李宇明.
弘扬吕叔湘学术精神[J]
.汉语学报,2004(1):3-7.
被引量:4
2
钱冠连.
以学派意识看汉语研究[J]
.汉语学报,2004(2):2-8.
被引量:25
3
储泽祥.
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J]
.汉语学报,2004(2):48-55.
被引量:30
4
彭飞.
汉语对话中“别”类否定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42-46.
被引量:6
5
沈家煊.
句式和配价[J]
.中国语文,2000(4):291-297.
被引量:222
6
陆镜光.
句子成分的后置与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J]
.中国语文,2000(4):303-310.
被引量:31
7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43
8
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1999(3):175-184.
被引量:445
9
陆俭明.
“着(·Zhe)”字补议[J]
.中国语文,1999(5):331-336.
被引量:67
10
武果,吕文华.
“了2”句句型场试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4-2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5
1
彭飞.
汉语对话中“别”类否定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42-46.
被引量:6
2
王红旗.
动词的特征与“别Ⅴ了_1”的歧义指数[J]
.语文研究,1999(3):11-21.
被引量:14
3
赵微.
两类祈使句的体特征及其对否定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155.
被引量:1
4
项开喜.
“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48-56.
被引量:19
5
张虹.
谈“V来V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1):64-68.
被引量:9
6
王巍.
句尾语气助词“了”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0):271-272.
被引量:2
7
陈满华,张庆彬.
我国学者的构式思想与西方构式理论之比较——兼谈中西语言理论建设方式的差异[J]
.汉语学习,2014(2):3-10.
被引量:2
8
司罗红.
汉语祈使句的研究现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3):137-140.
被引量:1
9
马国彦.
“别”与引述性否定[J]
.世界汉语教学,2016,30(4):484-497.
被引量:11
10
吕海燕.
“别”字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7):30-33.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刘彬,袁毓林.
反问句中“什么”的否定类型与否定意义——从“行、知、言”三域理论看[J]
.语言学论丛,2019(1):341-357.
被引量:5
2
李明.
测度句中的否定要素[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107-127.
3
蓝利国.
壮语的否定祈使句“NEG+VP/AP!”——兼及汉壮对比与汉壮翻译[J]
.民族翻译,2019,0(4):64-78.
被引量:1
4
彭飞.
汉语对话中“别”类否定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23(2):42-46.
被引量:6
5
朴奎容.
谈“V掉”中“掉”的意义[J]
.汉语学习,2000(5):12-14.
被引量:13
6
尤庆学.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1(4):41-50.
被引量:41
7
于晓日.
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科研(钦州),2004,19(3):56-59.
被引量:6
8
林华勇.
可控副词和非可控副词[J]
.语言研究,2005,25(1):34-40.
被引量:18
9
赵微.
两类祈使句的体特征及其对否定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1-155.
被引量:1
10
项开喜.
“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2):48-56.
被引量:19
1
周毕吉.
浅析“A一量B一量”式并列短语[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2):113-119.
被引量:10
2
胡清国.
“一量(名)”否定格式对量词的选择与限制[J]
.汉语学报,2006(3):30-34.
被引量:7
3
吴红波.
数词对举出现的模式词的分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9):126-128.
被引量:2
4
李芳杰.
“V的+V”及其相关格式[J]
.汉语学习,1997(2):15-17.
被引量:11
5
李瑞云.
“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1):29-32.
6
王弘宇.
数量因素对“不是A,就是B”格式意义的制约作用[J]
.世界汉语教学,1995,9(2):23-27.
被引量:7
7
张锐.
“有+影响”结构中“影响”的语义偏移制约条件[J]
.北方文学(中),2013(10):153-154.
8
朱玲玲.
现代汉语“A一量(,)B一量”格式考察[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51-54.
9
汪化云.
黄州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1):75-78.
被引量:1
10
周毕吉,李莹.
“又是p,又是q”格式之探察[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2):18-21.
被引量:2
汉语学习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