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被引量: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海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当丰富,而且颇具特色。本文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说图总结出九条形式化的构词规则,并归纳为五种操作手段;重复、缩略、移位、添加和递归。
作者
徐烈炯
邵敬敏
机构地区
香港城市大学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8-80,共13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单音节形容词
上海方言
形容词重叠式
双音节
词的重叠
北京话
上海话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
操作手段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8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198
1
董秀芳.
上古漢語中的重疊及其演變:ABB式形容詞詞法模式的歷時形成[J]
.岭南学报,2021(2):269-290.
被引量:4
2
林霞.
南宋时期的词尾“-儿”[J]
.语言研究,2002,22(S1):56-59.
被引量:8
3
张兴旺,马德全.
试论重叠式形容词的构成方式[J]
.阴山学刊,2002,15(4):35-37.
被引量:2
4
吴仁.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的)”功能探微[J]
.南开语言学刊,2006(1):82-92.
被引量:8
5
李宇明.
程度与否定[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29-36.
被引量:33
6
周晋英.
北京话儿化韵的《优选论》分析[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S1):20-30.
被引量:6
7
王明华.
《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兼谈AABB式词的发展变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9(2):55-59.
被引量:5
8
吴继章.
河北官话方言区形容词的几种重叠式[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3):61-65.
被引量:6
9
时卫国.
“有点”与形容词重叠形[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2):30-37.
被引量:15
10
徐越.
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28(4):71-7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0
1
蓝卡佳.
遵义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J]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22-25.
2
石锓.
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种类、形成时间及其他[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85-89.
被引量:5
3
汪如东.
汉语重叠的修辞意义刍议[J]
.修辞学习,2002(5):32-33.
被引量:4
4
姚勤智.
平遥方言名词重叠式[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69-74.
被引量:9
5
陈如新.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149-151.
被引量:2
6
姚占龙.
同根ABB式状态形容词及其量级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3):72-79.
被引量:10
7
熊赛男,龙理鹏.
沅江话的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7.
被引量:2
8
钟敏.
常州话单音节形容词三字格变式的分析[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6):61-64.
被引量:1
9
张永奋.
浙江台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5):70-72.
被引量:3
10
李雨梅,曾常红.
湘乡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式[J]
.文史博览(理论),2007(1):21-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6
1
赵青青.
通感隐喻视角的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06-219.
被引量:5
2
谯燕,芦茜.
汉日语形容词重叠式主观性对比研究[J]
.日本学研究,2019(2):139-151.
被引量:2
3
罗堃,王艺瑾.
新闻标题中副词“或”对语法规则的突破及其限度——兼与“料”字标题的比较[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137-143.
4
高顺全,杨璐.
商城话"AB的"式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和形态特点[J]
.语言研究集刊,2022(2):309-323.
5
闫晶淼,才娟,刘春梅.
浅谈黑龙江方言附加式ABAB式重叠[J]
.大家,2011(3):133-134.
6
章新传.
余江话的“里”尾[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102-106.
被引量:1
7
张治.
主观化标记词“好端端”[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6(6):57-64.
被引量:3
8
安国峰.
普通话单音节亲属称谓的用法[J]
.汉语学报,2009(3):82-84.
被引量:2
9
玄贞姬.
朝鲜语AX式颜色词程度序列考察[J]
.民族语文,2009(5):44-51.
10
高晓莉.
灵石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6):5-9.
被引量:2
1
薛蓓.
语言学习中连词“而”语义功能略说[J]
.语文建设,2013,0(12Z):7-8.
被引量:4
2
陈新仁.
衔接的语用认知解读[J]
.外语学刊,2003(4):50-56.
被引量:35
3
邓昊熙.
析《最简探索》的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手段[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117-119.
4
张毓.
论英语中否定与不否定的现象[J]
.天中学刊,2004,19(4):84-85.
5
方宁.
试论基于中庸的文化翻译立场与操作手段[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14-116.
被引量:4
6
刘全福.
动宾结构中的同义动词替代现象[J]
.语言教育,1997,0(11):2-6.
7
陈志新.
浅谈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操作手段[J]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15(2):92-94.
8
庄玉芳.
高职学生笔译实践中语言负迁移探析[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7-39.
9
李惟嘉.
话剧手段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4(3):27-31.
被引量:5
10
司罗红.
假设特征与假设句的生成机制[J]
.中州大学学报,2016,33(3):73-78.
语言研究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