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
被引量: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卢卓群0.引言助动词“要”,太田辰夫(1987)说“从唐代能看到”。江蓝生(1987)说“最迟在中晚唐‘要’字已单独作助动词。而在六朝时期未见单独用的”。王力(1989)说“唐宋以后,这种“欲”(按:指助动词)的意义也可以说成‘...
作者
卢卓群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48,共4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助动词
“要”
“欲”
半虚化
杨伯峻
主要动词
起源
汉语历史语法
《世说新语》
《水浒传》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63
同被引文献
102
1
张宝胜.
副词“还”的主观性[J]
.语言科学,2003,2(5):71-76.
被引量:47
2
王自万.
开封方言变韵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11(2):86-93.
被引量:19
3
李基安.
情态意义和情态助动词意义[J]
.外国语,1999,22(4):19-23.
被引量:58
4
段业辉.
论《马氏文通》的助动词系统及相关问题[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29-135.
被引量:2
5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13
6
汪国胜.
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J]
.方言,1999,21(2):104-111.
被引量:45
7
张月明.
《论语》、《孟子》、《左传》中的“可以”[J]
.古汉语研究,1997(2):51-55.
被引量:5
8
张济卿.
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谈时、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语文研究,1996(4):27-32.
被引量:43
9
王锳.
古汉语中“敢”表“能”义例说[J]
.古汉语研究,1995(4).
被引量:8
10
于康.
命题内成分与命题外成分——以汉语助动词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1):27-34.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22
1
马贝加.
“要”的语法化[J]
.语言研究,2002,22(4):81-87.
被引量:34
2
马慧.
先秦时代“得”的语法化[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5):20-23.
被引量:2
3
徐蓉.
浅谈“要”类词的英译[J]
.双语学习,2007(11M):177-178.
4
彭芳.
英汉语表示“将来”意义的语法化——基于语料库的语法化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3):19-23.
被引量:5
5
杨世勤.
古汉语助动词研究综述[J]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6):97-100.
6
彭芳.
共性与个性:英汉语表示“将来”意义的语法化模式及机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6):52-56.
被引量:2
7
王华丽.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J]
.考试周刊,2009(10):31-32.
被引量:3
8
范井玲.
“要”的语法化琐议[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20-123.
被引量:5
9
周有斌.
谈谈“要么”的语法化[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0-34.
被引量:1
10
刘林红.
“要”的语法化过程探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11):41-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
张乐滔.
现代汉语口语中假设连词的欧化现象考察[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24-30.
2
徐式婧.
现代汉语条件句关联标记间的互动关系[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117-133.
3
席嘉.
与“组合同化”相关的几个连词演化的考察[J]
.语言研究,2006,26(3):93-96.
被引量:14
4
马慧.
先秦时代“得”的语法化[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5):20-23.
被引量:2
5
徐蓉.
浅谈“要”类词的英译[J]
.双语学习,2007(11M):177-178.
6
盛银花.
“还有”的连接功能及其词汇化[J]
.语言研究,2007,27(4):37-41.
被引量:8
7
郭昭军,尹美子.
现代汉语必要类动词比较研究[J]
.汉语学报,2008(1):62-69.
被引量:3
8
彭芳.
英汉语表示“将来”意义的语法化——基于语料库的语法化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3):19-23.
被引量:5
9
彭芳.
共性与个性:英汉语表示“将来”意义的语法化模式及机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6):52-56.
被引量:2
10
王华丽.
能愿动词“要”的主要语法化机制[J]
.考试周刊,2009(10):31-32.
被引量:3
1
郑丽.
声调起源说研究综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205-206.
2
王衍军.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J]
.方言,2011,33(3):284-286.
被引量:4
3
李芳芳.
我们的模拟辞书编纂[J]
.辞书研究,2004(6):70-71.
4
雍祺煊.
流行语新义的认知阐释[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9):129-131.
5
王钢.
语言起源的一源论[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2):34-42.
被引量:4
6
王衍军.
《醒世姻缘传》中的[VC了]式能性述补结构试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17-123.
被引量:7
7
吴福祥.
也谈持续体标记“着”的来源[J]
.汉语史学报,2004(1):17-26.
被引量:23
8
王衍军.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能性“得”字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83-88.
被引量:1
9
苏旸.
量词加词尾五代已见[J]
.中国语文,2001(1):37-37.
被引量:3
10
吴福祥.
再论处置式的来源[J]
.语言研究,2003,23(3):1-14.
被引量:107
古汉语研究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