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石毓智指示代词“这”和“那”的功能灵活多样。由其“指代”功能而发展出的种种用法,在篇章(discourse)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诸如使表达更加简洁明确,使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等。指示代词的各种用法的历时演化,吕...
作者
石毓智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6期3-6,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指示代词
小主语
语序
回指
“这”
施受关系
“那”
句子成分
近代汉语
功能语法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5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165
1
徐默凡.
“这”、“那”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1(5):47-54.
被引量:36
2
徐开妍,肖奚强.
外国学生汉语代词照应习得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08(4):118-125.
被引量:17
3
曹秀玲.
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
.汉语学习,2000(4):7-11.
被引量:83
4
郭玉玲.
说说指代时间的“这”和“那”[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27-32.
被引量:3
5
曹秀玲.
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指称现象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77-83.
被引量:32
6
程工.
汉语“自己”一词的性质[J]
.当代语言学,1999,1(2):33-43.
被引量:54
7
李云兵.
布干语人称代词的格范畴[J]
.民族语文,1999(3):65-74.
被引量:2
8
李蓝.
湖南城步“青衣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代词[J]
.民族语文,1999(6):35-38.
被引量:5
9
李小平.
山西临县方言亲属领格代词“弭”的复数性[J]
.中国语文,1999(4):278-279.
被引量:7
10
刘乃叔.
“朕”本义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9-7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8
1
徐默凡.
“这”、“那”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1(5):47-54.
被引量:36
2
崔健,姜美子.
朝、汉指示代词回指功能对比[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3):27-31.
被引量:4
3
陈小英.
试析“那个”[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53-155.
被引量:8
4
蒋华.
释“这个”[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9):69-70.
被引量:5
5
杨玉玲.
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4):33-41.
被引量:44
6
张俊阁.
明清山东方言指示代词回指的特殊句法位置及其功能[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6):95-98.
7
蒋华.
“这/那”类词的不对称及其原因探索[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82-85.
被引量:3
8
董一灵.
“这”“那”的指示作用在篇章中的运用及不对称综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5):52-53.
被引量:4
9
龚黎.
回指分析及其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J]
.华商,2007(24):79-79.
被引量:1
10
刘丹丹.
代词回指功能研究综述[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1):78-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2
金龙.
从指示成分的不对称看台州方言指示系统的演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27-247.
3
郑如意.
“这样”和“那样”的篇章功能不对称考察及国际中文教育[J]
.汉字文化,2023(2):99-101.
4
曾绮晴.
指示代词“这”(zhè/zhèi)“那”(nà/nèi)两读音的成因探究[J]
.汉字文化,2021(S02):16-18.
5
吴淑琼.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反义词不对称性的历时研究——以“light/heavy”为例[J]
.英语研究,2023(1):161-175.
被引量:1
6
马千.
“这”“那”与汉语有定表达——从英汉对比角度考察分析[J]
.语言学论丛,2020(2):41-71.
被引量:2
7
陈小英.
试析“那个”[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153-155.
被引量:8
8
刁世兰.
“这”、“那”的下指用法探析[J]
.新余高专学报,2006,11(1):80-82.
被引量:2
9
蒋华.
说“那个”[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45-47.
被引量:5
10
杨玉玲.
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4):33-41.
被引量:44
1
李勤.
谈谈连接词、联系用语和相关词[J]
.外语学刊,1989(2):29-32.
2
朱锡明.
口语中的“X什么”与“X什么X”句式[J]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69-171.
被引量:20
3
王荔,刘景春.
从复音化到主观化——副词“的确”的发展历程探讨[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7):68-70.
4
徐文君.
包含被字结构的把字句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61-66.
5
李亚舒.
论科技翻译特点及其组织作用[J]
.中国科技翻译,1989,2(3):3-10.
被引量:13
6
李亚舒.
再论科技翻译特点及其组织作用[J]
.中国科技翻译,1993,6(2):43-48.
被引量:10
7
杨怡.
试论“真”的语法化历程[J]
.文学教育(中),2011(8):91-92.
8
刘焱.
“V掉”的语义类型与“掉”的虚化[J]
.中国语文,2007(2):133-143.
被引量:46
9
席嘉.
“除”类连词及相关句式的历时考察[J]
.语言研究,2010,30(1):80-84.
被引量:5
10
严庆龙.
《辞书研究》的学术组织作用[J]
.辞书研究,1989(2):19-21.
汉语学习
199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