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王元林滚滚黄河多在下游泛滥决徙,历来各朝多重视下游河道的变迁及治理,对导致河患根源的中上游漠然视之。中游禹门口至潼关的黄河小北干流,因流经汾渭平原,河流易弯曲摆动。特别是明清之际,人口增多,荒坡地开垦,人为破坏黄河中下游干流及...
作者
王元林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第2期63-84,共21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黄河河道
河道变迁
河道摆动
乾隆
后土祠
汾河
东徙
《山西通志》
泥沙淤积
分类号
K928.64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278
1
郭春梅.
光绪初年山西旱灾初探[J]
.中国地方志,2003(S1):54-56.
被引量:5
2
周绍泉.
徽州文书与徽学[J]
.历史研究,2000(1):51-60.
被引量:69
3
池子华,李红英.
晚清直隶灾荒及减灾措施的探讨[J]
.清史研究,2001(2):72-92.
被引量:22
4
王林,万金凤.
黄河铜瓦厢决口与清政府内部的复道与改道之争[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88-93.
被引量:9
5
陈桥驿.
评《北京历史地图集》[J]
.历史研究,1989(5):181-186.
被引量:4
6
杨剑利.
晚清社会灾荒救治功能的演变──以“丁戊奇荒”的两种赈济方式为例[J]
.清史研究,2000(4):59-64.
被引量:27
7
王建革.
清代华北的蝗灾与社会控制[J]
.清史研究,2000(2):100-107.
被引量:12
8
科大卫.
国家与礼仪:宋至清中叶珠江三角洲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5):65-72.
被引量:75
9
魏宏运.
1939年华北大水灾述评[J]
.史学月刊,1998(5):95-101.
被引量:26
10
苏凤格.
功在前代 泽被后世——论康熙年间的靳辅治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S2):195-19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3
1
赵淑清.
明清时期汾河入黄段河道变迁的原因分析[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77-79.
被引量:2
2
苏全有,闫喜琴.
改革开放以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述评[J]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2):14-18.
被引量:2
3
胡英泽.
营田庄黄河滩地鱼鳞册及相关地册浅析——一个生态史的视角[J]
.中国史研究,2007(1):151-172.
被引量:13
4
胡英泽.
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8(3):117-139.
被引量:25
5
贾国静.
二十世纪以来清代黄河史研究述评[J]
.清史研究,2008(3):146-155.
被引量:12
6
刘炳涛.
环境变迁与村民应对:基于明清黄河小北干流西岸地区的研究[J]
.中国农史,2008,27(4):128-136.
被引量:5
7
王元林.
历史上关中东部盐碱地的改良[J]
.唐都学刊,2010,26(5):7-15.
8
王元林,任慧子.
黄河之祀与河祠的变迁[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8(2):20-23.
被引量:2
9
胡英泽.
黄河泛滥、河道变迁与农地制度技术策略——以清代至民国的山、陕黄河滩地历史文献为中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3):22-29.
被引量:3
10
胡英泽.
河道变动与界的表达——以清代至民国的山、陕滩案为中心[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1):199-21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73
1
袁文科.
多维并进:如何开展史学论文的写作[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17-22.
2
姚春敏.
划界而治:清代至民国山西泽州村社边界的形成与发展[J]
.新史学(北京),2019(1):167-182.
被引量:1
3
古帅,李想.
晚清山东黄河河道管理初探[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1):214-251.
被引量:2
4
月泉.
2007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53-160.
5
胡英泽.
流动的土地与固化的地权--清代至民国关中东部地册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8(3):117-139.
被引量:25
6
刘炳涛.
环境变迁与村民应对:基于明清黄河小北干流西岸地区的研究[J]
.中国农史,2008,27(4):128-136.
被引量:5
7
张一平.
三十年来中国土地改革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共党史研究,2009(1):110-119.
被引量:6
8
刘炳涛.
明清时期黄河小北干流西岸地域环境与村民营生方式选择[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2):87-95.
被引量:2
9
汪庆元.
清初徽州的“均图”鱼鳞册研究[J]
.清史研究,2009(2):48-63.
被引量:18
10
高超群.
2008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58-167.
1
王元林.
隋唐以前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11(3):74-90.
被引量:3
2
范世忠.
神州胜迹大禹多[J]
.水利天地,1995,0(1):17-17.
3
王元林.
蒲津大浮桥新探[J]
.文物世界,1999(3):52-58.
被引量:3
4
杨童舒.
简述兰州历史地理格局与黄河河道变迁[J]
.丝绸之路,2016,0(8):29-31.
5
扶小风.
风雨后土祠[J]
.当代人,2016,0(11):50-53.
6
田英.
播撒微笑的使者——韩吉[J]
.厦门航空,2008,0(3):44-46.
7
李文.
山西万荣县后土祠庙貌碑考略[J]
.山西档案,2012(3):52-56.
被引量:1
8
张新泽.
母亲河数据[J]
.党员干部之友,2000(8):34-35.
9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历[J]
.军队党的生活,2009(4):83-83.
10
王登文.
后土祠——华夏文化的根祖[J]
.今日山西,2004(6):33-3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