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江苏的原始文化遗址
被引量:
9
О СТОЯНКАХ ПЕРВОБЫТНОЙ КУЛЬТУРЫ В ПРОВ.ЦЗЯНС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解放十年来,由於党和政府的重视,江苏的考古工作随着各项基本建设的蓬勃开展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原始文化遗址的发现数量来说,目前已经达到两百多处,为解放前的五十倍。其中试掘和发掘过的遗址,已经有了廿一处。因此,现在已有可能对江苏的原始文化开始进行综合的研究。由於发表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本文只就有关江苏原始文化遗址的分布问题、文化类型问题以及年代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的看法。一。
作者
蒋缵初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考古学报》
1959年第4期35-45,共11页
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原始文化
青莲岗文化
文化遗址
湖熟文化
文化性
新石器
陶器
青铜器
考古工作
土著文化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160
1
赵大旺.
向达与夏鼐:以敦煌考察及西北史地研究为线索[J]
.考古,2021(2):109-120.
被引量:2
2
李晓彤,杨剑,王晓阳,靳桂云.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草拌泥初步分析[J]
.东方考古,2020(1):205-212.
被引量:1
3
张钟云.
徐与舒关系略论[J]
.南方文物,2000(3):45-49.
被引量:6
4
徐夷迁徙考[J]
.历史研究,1996(4):5-14.
被引量:28
5
张敏,韩明芳.
虞舜南巡狩与勾吴的发端[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105-113.
被引量:11
6
栾丰实.
北辛文化研究[J]
.考古学报,1998(3):265-288.
被引量:27
7
徐中舒.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5-76.
被引量:36
8
游学华.
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J]
.文物,1986(2):31-36.
被引量:6
9
黄景略,张忠培.
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绚丽画卷──龙虬庄遗址与江淮地区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J]
.东南文化,1999(3):3-13.
被引量:3
10
吴梓林.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J]
.人文杂志,1980(4):69-7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9
1
朱江.
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问题[J]
.考古,1977(3):189-192.
被引量:5
2
安志敏.
略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J]
.考古,1972(6):35-44.
被引量:37
3
吴汝祚.
有关“湖熟文化”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62(1):38-40.
被引量:1
4
安志敏.
中国的史前农业[J]
.考古学报,1988(4):369-381.
被引量:43
5
宋建.
试论滁河流域的周代文化[J]
.东南文化,1990(5):364-373.
被引量:3
6
蒋赞初.
江苏地区的考古发现及其对古史研究的意义[J]
.江海学刊,1960(7):39-47.
7
张萍.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J]
.安徽史学,2016(2):163-168.
8
王兴.
夏鼐与梁思永:两代考古学人的交往与传承[J]
.考古,2022(7):109-120.
被引量:1
9
安婷,张之恒,彭宇,蒋乐平,顾万发.
显微CT技术助力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演化研究[J]
.科学通报,2024,69(27):4091-4102.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叶玉英.
从古越语到现代侗台语——语言类型转换的实例[J]
.东方语言学,2019(2):13-36.
被引量:1
2
甘恢元.
江淮东部史前文化格局与相关问题探讨[J]
.南方文物,2023(1):119-131.
被引量:1
3
吴卫红,辛宇.
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历史、问题与趋势(一)[J]
.南方文物,2023(1):28-41.
4
熊喜.
赫章可乐“套头葬”略论[J]
.广州文博,2023(1):109-122.
5
杨肇清,张西焕.
略论河南境内史前稻作农业[J]
.中原文物,2000(5):15-17.
被引量:3
6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7
陈洪海,格桑本,李国林.
试论宗日遗址的文化性质[J]
.考古,1998(5):15-26.
被引量:45
8
汪济英,牟永抗.
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J]
.考古,1980(4):353-358.
被引量:17
9
梁星彭.
关中仰韶文化的几个问题[J]
.考古,1979(3):260-268.
被引量:14
10
朱江.
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问题[J]
.考古,1977(3):189-192.
被引量:5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
山东省蓬莱、烟台、威海、荣成市贝丘遗址调查简报[J]
.考古,1997(5):25-33.
被引量:6
2
吴山菁.
江苏省文化大革命中发现的重要文物[J]
.文物,1973(4):2-4.
被引量:2
3
韩建业.
龙邱庄文化的北上与大汶口文化的形成[J]
.江汉考古,2011(1):59-64.
被引量:5
4
邹厚本,谷建祥.
青莲岗文化再研究[J]
.东南文化,1992(1):58-71.
被引量:12
5
吴山菁.
略论青莲岗文化[J]
.文物,1973(6):45-61.
被引量:19
6
文耀.
《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简介[J]
.考古,2002(7):96-96.
7
朱江.
关于“青莲岗遗址”和“青莲岗文化”问题[J]
.考古,1977(3):189-192.
被引量:5
8
肖燕.
苏北淮海地区青莲岗文化新论[J]
.华夏考古,1998(2):55-64.
9
张敏.
从青莲岗文化的命名谈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原始文化的相互关系[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12-14.
被引量:5
10
陈晶.
江苏常州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试掘[J]
.考古,1974(2):109-115.
被引量:31
考古学报
195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