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8—1979年,弥渡县先后出土两面早期铜鼓,暂称为弥渡1号鼓、2号鼓。 1号鼓(图一,2)1978年8月,弥渡县城南15公里苴力公社三岔路村社员罗少才在村后山凹中取土,于2米左右深处发现。出土时,鼓面朝下,鼓内盛满泥土。此鼓制作粗糙古朴,重9公斤,高26、面径26.8、足径41.4厘米。鼓面中心饰太阳纹,内层饰八个交叉的三角形纹,其中有一角微缺,外饰六角弧形光芒二晕。腰部有直线凸棱十八条,凸棱下部成三叉形。腰与足部交界处饰斜方形"日"形纹。鼓内壁有一对不大对称的菱形网纹,菱形四角各出双连云纹(图二)。鼓为二道合范。胴、腰、足三段分明。
出处
《考古》
1981年第4期371-,375,共2页
Archa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