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Chinese Music
同被引文献200
-
1宫宏宇.近二十年来海外有关中国音乐研究之发展与动向(上)[J].音乐研究,2008(3):83-99. 被引量:12
-
2刘靖之.抄袭、模仿、移植──中国新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3):7-10. 被引量:11
-
3庞卓恒.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J].历史研究,1988(1):3-13. 被引量:24
-
4余丹红.收集西方音乐史资料的途径和方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74-76. 被引量:4
-
5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3):27-36. 被引量:24
-
6周勤如.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3):3-28. 被引量:36
-
7张静蔚.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两点思考[J].音乐研究,1986(1):18-20. 被引量:4
-
8杜亚雄.采风工作的方法及步骤[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2):41-43. 被引量:4
-
9孟酋.统一译名的别议与杂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51-54. 被引量:2
-
10周勤如.要重视书评和音像评论的规范化──关于音乐论文写作的通信之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2):25-2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7
-
1高洪波.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四个版本的比较分析——“重写音乐史”相关问题的综述[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3(4):16-19. 被引量:5
-
2蔡际洲.音乐学学术规范论略[J].音乐研究,2004(2):5-17. 被引量:12
-
3景月亲.近年来音乐论文写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人民音乐(评论),2001(3):20-23. 被引量:3
-
4蔡际洲.关于音乐研究的材料——音乐论文写作系列研究之六[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2):52-58. 被引量:2
-
5刘湜湜.从《留美三乐人》看韩国鐄的史学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29(3):107-112. 被引量:1
-
6高娟.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研究方法刍议[J].神州,2011(9):141-141.
-
7尹媛.外国民族音乐学与中国音乐史学方法论异同的比较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5):87-87.
-
8程兴旺.汪毓和音乐评论学术历程的回顾与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4):59-68.
-
9丁旭东.口述音乐史学研究的三个路向——兼论三种研究模式的建构与利用及其意义[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8,0(2):20-32. 被引量:6
-
10陈荃有.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著的发掘与认知[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3):38-46.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6
-
1陈荃有.当代中国音乐史学进程中的陈应时步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1):45-55. 被引量:2
-
2李小威.比较借鉴 立足实践 “学”为人先——马达治学理念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21,42(1):123-128.
-
3明言.百舸争流 百川汇海——2004年度中国(大陆)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艺术探索,2007,21(6):52-60.
-
4居其宏.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音乐研究,2008(3):5-23. 被引量:14
-
5余峰.重读“重写音乐史”文论之误释[J].中国音乐学,2006(3):90-98. 被引量:12
-
6乔邦利.横看成岭侧成峰——“重写音乐史”学术论争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1):56-66. 被引量:6
-
7彭莉佳.从音乐论文退稿理由谈选题和学术规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2):91-98. 被引量:3
-
8明言.各司其责 各行其是——2003年度中国(内地)音乐批评考察报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26(4):43-52. 被引量:2
-
9杨善武.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论著的创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1-7. 被引量:2
-
10宋蓓.国内三本音乐类核心期刊的定量研究——从一个读者的视角[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125-131.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