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1999年第5期49-56,共8页
共引文献61
-
1刘智跃.论中国新时期性偏至小说及其本能生命观念[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0):5-8.
-
2周志雄.游走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张旻小说论[J].菏泽学院学报,2003,26(3):35-39. 被引量:1
-
3许世茂.存在·悖谬和解构——我国“后现代”小说的文本逻辑[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11-15.
-
4蒋丽.西府秦人的慷慨悲歌——评贺绪林的“关中匪事三部曲”[J].作家,2012(16):7-8.
-
5王斌.都市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广东社会科学,1999(5):141-145.
-
6张清华.精神接力与叙事蜕变──论“新生代”写作的意义[J].小说评论,1998(4):4-10. 被引量:9
-
7王云芳.“先锋”的宿命与迷途——试论新生代作家及相关文学期刊的“先锋”精神[J].扬子江(评论),2008(1):58-63.
-
8张永健,刘茂华.精神的退却与持守──新时期以来小说的欲望主题及其文化蕴涵[J].创作与评论,1998(2):20-26.
-
9刘海琳.论九十年代女性自传体小说创作的自恋倾向[J].当代文坛,2001(2):31-34. 被引量:1
-
10涂险峰.商品化与人的价值的无根性——九十年代都市小说价值现象初探[J].文学评论,2001(6):55-6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44
-
1陈思和,李平,刘志荣.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谈当代文学史上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9(4):42-49. 被引量:1
-
2肖鹰.欲望中的历史——90年代中国小说的历史化叙事[J].浙江学刊,1999(1):77-87. 被引量:2
-
3陈慧娟.论后新时期小说叙述者的凸现[J].天津社会科学,1999(2):108-112. 被引量:2
-
4许子东.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99(4):60-67. 被引量:11
-
5程文超.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38-43. 被引量:19
-
6孙玉石,张菊玲.《正红旗下》悲剧心理探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82-90. 被引量:12
-
7王科.“新写实”:通向浮躁的界碑──世纪末中国小说现状研究之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4):33-38. 被引量:1
-
8陈晓明.“历史终结”之后:九十年代文学虚构的危机[J].文学评论,1999(5):36-47. 被引量:49
-
9张法.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J].求是学刊,1998,25(1):67-72. 被引量:5
-
10刘介民.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现状[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2):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贾丽萍.自我书写的困境——邱华栋小说叙事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1-95. 被引量:4
-
2梁向阳.散文化时代的小说走向梁[J].当代文坛,2005(2):45-46.
-
3刘万海.追寻事件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3):4-9. 被引量:9
-
4刘宁.中国叙事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17-20. 被引量:4
-
5刘万海.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J].中国教育学刊,2005(3):9-12. 被引量:40
-
6高小康.理论过剩与经验匮乏[J].文艺研究,2005(11):5-10. 被引量:13
-
7饶先来.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意识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6(5):115-118.
-
8饶先来.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危机意识及其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131-134.
-
9魏建亮.批评缺席的背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33-38. 被引量:1
-
10雷洋.“新新人类三剑客”卫慧、棉棉、万芳的小说创作[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08,29(S1):44-47. 被引量:1
-
1吴炫.“晚生代”小说中的“性”[J].书屋,2000(10):48-51. 被引量:3
-
2蔡伟保.历史的再整体化——历时性视野中的《兄弟》创作与批评[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7):17-19.
-
3曾艳兵.“文字的基督”:福楼拜与卡夫卡[J].法国研究,2009(4):6-14.
-
4曾艳兵.论福楼拜对卡夫卡思想与创作的影响[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9(5):19-25. 被引量:1
-
5杨靖.论黄蓓佳《玫瑰房间》及创作风格的转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16(4):78-80. 被引量:4
-
6张介凡.摇曳多姿的唐传奇叙事技巧[J].作家,2011(4):124-125.
-
7曾艳兵.这样写也叫小说?——谈谈《尤利西斯》的文体[J].艺术广角,1999(3):50-52.
-
8李知.李知专栏:外国小说艺术漫评之七 关于小说的总括式叙述体式[J].小说评论,1995(2):22-26.
-
9丁帆,何言宏.论二十年来小说潮流的演进[J].文学评论,1998(5):49-60. 被引量:48
-
10刘燕.变形的神话——《尤利西斯》叙述文体的审美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3):51-5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