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4期84-90,3,共8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86
-
1眉睫.新发现的一封废名佚信 兼评《新诗十二讲——废名的老北大讲义》[J].博览群书,2007(2):46-51. 被引量:2
-
2孟丹青.从《棘心》看苏雪林的道德立场[J].江苏社会科学,1999(5):157-160. 被引量:4
-
3郑波光.20世纪中国启蒙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文艺争鸣,1998(2):13-17. 被引量:1
-
4李玲.苏雪林属于“闺秀派”吗?──苏雪林《棘心》重评[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2):23-26. 被引量:6
-
5张嘉彦.论沈从文的新诗批评[J].中国文学研究,1988(3):80-88. 被引量:1
-
6潘颂德.苏雪林——卓有建树的新诗批评家[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4):18-21. 被引量:2
-
7傅瑛.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扉几万重——谈苏雪林早期散文之局限性[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9. 被引量:4
-
8张桃洲.重解废名的新诗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97-102. 被引量:7
-
9孙玉石.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重建现代解诗学思想杂记之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133-137. 被引量:6
-
10沈卫威.新文学进课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确立[J].山东社会科学,2005(7):84-8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7
-
1王翠艳.“五四”女作家苏雪林笔名考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1-143. 被引量:4
-
2宋蓓蓓,尉鹏.新诗批评园地中的奇葩——论苏雪林的新诗批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78-80. 被引量:1
-
3黄敏.说三道四论《棘心》——苏雪林《棘心》研究批评及新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5-58. 被引量:1
-
4黄敏.苏雪林《棘心》之伤感主义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81-83. 被引量:1
-
5王蓓萍.阴柔阳刚总相宜——苏雪林《栈桥灯影》赏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14-15.
-
6张光芒.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叙事[J].北方论丛,2001(4):82-88. 被引量:3
-
7李婷.民国时期新诗讲义搜集整理与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85-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高玉.论“启蒙”作为“主义”与现代文学的缺失[J].人文杂志,2008(5):91-99. 被引量:4
-
2余蔷薇.穿越时空的光芒——苏雪林1920年代文学创作在中国大陆的接受[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6):87-92.
-
3丁增武.论苏雪林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创作[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1):48-53.
-
4殷翔.现代作家笔名现象探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16-20. 被引量:2
-
5周晓艳.文化寻根与流散叙事--论阿来的小说创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2):176-183. 被引量:7
-
6金宏宇.中国现代文学辑佚的学术规范与价值判断[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3):88-98. 被引量:10
-
7李婷.民国时期新诗讲义搜集整理与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6):85-96. 被引量:1
-
8崔思晨.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6):89-95.
-
9周保欣.“地方性起源”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问题意识[J].现代中文学刊,2023(4):8-16. 被引量:1
-
10童健.从“孝”与“爱”的冲突来看苏雪林的《棘心》[J].青年文学家,2016,0(11Z):30-31.
-
1郑豫广.苏雪林与《棘心》[J].图书馆工作,2001(2):63-64.
-
2王宗法.苏雪林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0(1):116-121. 被引量:3
-
3蔡菁.浅析苏雪林小说《棘心》的艺术张力[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1):97-100.
-
4李玲.苏雪林属于“闺秀派”吗?──苏雪林《棘心》重评[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2):23-26. 被引量:6
-
5吴雅文.旧社会中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内在的超越与困境——以《棘心》及《浮生九四——苏雪林回忆录》做主题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1999(4):91-96. 被引量:2
-
6周妮.吊诡的人生——论《棘心》中的杜醒秋形象[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23-124. 被引量:1
-
7唐亦男.非常“另类”的苏雪林《日记卷》[J].中国文化研究,1999(4):72-78. 被引量:3
-
8苏琼.悖离·逃离·回归——苏雪林20年代作品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1):146-153. 被引量:3
-
9陈由歆.从原型理论看《棘心》的宗教意识[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4):24-27.
-
10李志孝.对一个被文学史回避的作家的研究——苏雪林研究述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92-9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