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年第4期54-57,共4页
R&D Management
共引文献10
-
1陈平原.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以“引经据典”为中心[J].文学评论,2001(4):23-32. 被引量:18
-
2吴海江,崔晓丽,童汝亭.由凯库勒之梦引出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2):61-62. 被引量:1
-
3席文.科学史和医学史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1):93-98. 被引量:3
-
4胡小元.科学研究中的不规范行为与信息污染[J].科学学研究,1998,16(4):104-106. 被引量:3
-
5炎冰,宋子良.科学作伪与社会调控[J].科学学研究,1999,17(1):16-24. 被引量:5
-
6肖平.工程目标与手段选择的道德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7):99-103. 被引量:1
-
7彭兴平.科技活动中一般性法规问题的探讨[J].广州医药,2001,32(1):65-67.
-
8李文辉,蒋笑莉.研究生科研违纪主观成因分析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36-38. 被引量:5
-
9何亚平,肖国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创新文化研究——20年来我国科学共同体研究的新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9):5-8. 被引量:5
-
10张建合.引文计量中的不确定因素及编辑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03,15(3):175-17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8
-
1陈灿华.科技期刊充实和稳定作者队伍的措施[J].编辑学报,2004,16(3):217-218. 被引量:37
-
2索阿娣.“学术宪章”:学术规范的非法律把脉——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J].社会科学论坛,2004(8):42-45. 被引量:7
-
3郝丹立.论编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7):30-31. 被引量:2
-
4薛镭.论科技期刊论文文后参考文献的核对[J].编辑学报,2004,16(6):414-415. 被引量:37
-
5史玉民.论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J].大自然探索,1994,13(2):107-114. 被引量:6
-
6樊洪业.科研作伪行为及其辨识与防范[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6(1):25-33. 被引量:33
-
7沈新尹.引文计量与基础研究成果评价[J].科学学研究,1995,13(4):74-76. 被引量:9
-
8李佩珊,薛攀皋.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18(4):74-79. 被引量:6
-
9梁栋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一九九九年度工作报告[M].,2000..
-
10杨丽媛,张蕾.论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转引现象[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35(3):83-8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5
-
1潘杰,孙文远.浅谈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其治理[J].大众科技,2005,7(10):193-195. 被引量:6
-
2雷琪.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亟待提高[J].编辑学报,2006,18(1):40-41. 被引量:23
-
3王文江.论学术期刊的栏目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119-121.
-
4王锋.科学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科学学研究,2002,20(1):11-16. 被引量:69
-
5张建合.引文计量中的不确定因素及编辑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03,15(3):175-17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98
-
1江新华.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教育根源与治理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25-29. 被引量:61
-
2杨建超,韩彧.出版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编辑学报,2006,18(S1):49-50.
-
3孙陆青,李江涛,张建军,王英华.学报执行新国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方法[J].编辑学报,2006,18(S1):25-26. 被引量:1
-
4王锋,丁福虎.科学道德的缺失与重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z1):372-374. 被引量:2
-
5颜巧元,马芳莲.科研课题论文失真现象成因分析及其建议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3,3(4):9-12. 被引量:1
-
6伍莺莺,许峥嵘.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防治[J].法制与社会,2006(20):103-104. 被引量:7
-
7王育花.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核查方法探讨[J].编辑学报,2012,24(S1):22-24. 被引量:2
-
8闫建军.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汉语拼音著录格式的现状分析[J].中国出版,2009(Z3):37-39. 被引量:3
-
9张志宏.我国人力资本信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108-112. 被引量:1
-
10潘杰,孙文远.浅谈科研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其治理[J].大众科技,2005,7(10):193-195. 被引量:6
-
1李蓉.经济报道如何创新[J].中国记者,2000(12):8-9. 被引量:2
-
2李蓉.入世后经济报道剖析与对策 经济报道如何创新[J].应用写作,2001(4):56-58.
-
3王汝梅,秦志强,辛萍.国有企业中腐败现象的剖析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7):23-23. 被引量:1
-
4江淑芳.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基于湖北省潜江市X村的观察[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8):300-301.
-
5张续明.公安机关执法“弱环境”现状剖析与对策[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5(2):45-49. 被引量:1
-
6姬永兰.超期收容审查问题的剖析与对策[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5,15(2):52-54.
-
7郑建国.关于农村干部贿选问题的剖析与对策[J].先锋队,2007(1):15-16. 被引量:1
-
8徐爱玲.高校学生党员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126-128. 被引量:3
-
9李岩.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剖析与对策[J].学习论坛,2002,18(10):66-68. 被引量:1
-
10汪翔,黄忠,胡睿.对当前腐败现象的剖析与对策研究[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2):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