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06-108,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4
-
1诺敏,王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83-85. 被引量:7
-
2李志,吴绍琪,张旭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8(4):32-37. 被引量:26
-
3小学生理想发展的年龄特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5,8(1):46-47. 被引量:1
-
4叶一舵.我国五城市大学生生活理想的调查研究[J].青年研究,1997(8):16-20. 被引量:3
-
5刘云德,王胜今,尹豪,古清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J].人口学刊,1988,10(3):17-21. 被引量:22
-
6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996(10):36-43. 被引量:7
-
7姚计海,屈智勇,井卫英.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4):57-64. 被引量:62
-
8李晓文.关于8-13岁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项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1):15-21. 被引量:5
-
9陈红,黄希庭.青少年身体自我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432-435. 被引量:69
-
10初炜.试析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5,26(5):54-55.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3
-
1熊亚刚,张秀春.浅析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58-660. 被引量:10
-
2曹杏利,李德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矛盾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11-113. 被引量:1
-
3姚本先,王莲,全莉娟,周宵.当代小学生理想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6):763-77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
-
1王冬梅,郭书贤.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3):140-141. 被引量:4
-
2相丽辉,郭伟.大学生健康社会情感的培养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24-427. 被引量:6
-
3徐坤鹏,刘翠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及其正确引导[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81-183. 被引量:9
-
4徐坤鹏,张凯斌.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89-192. 被引量:7
-
5孙阳春,范智勇.硕士研究生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相关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3):119-120. 被引量:2
-
6曹杏利,李德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矛盾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11-113. 被引量:1
-
7于可可,蒋阳,郭江森,黄和,范宇博,卓然.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青年与社会(下),2015,0(4):30-31.
-
8黄和,蒋阳,郭江森.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5(5):123-124. 被引量:4
-
9王彩英,高存艳.注册入学高职生自我意识与职业成熟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92-93.
-
10张亚宁,彭海豪.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自我意识和学习适应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基于某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47-51. 被引量:8
-
1张金亮.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小学数学教学一得[J].科教文汇,2006(1):112-112.
-
2杨静.小学社会课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8(5):22-23.
-
3朱倬娟.把班级还给学生——观念必须先行[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180-181. 被引量:1
-
4张志筠.试论小学开设社会课程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1995,15(11):32-34. 被引量:1
-
5周军,王庆峰,李长合.浅谈新形势下的中学社会实践活动[J].华夏教师,2016(7):77-77.
-
6郑丽君.试论班主任的主导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5(4):55-56.
-
7朱家存.论学校在小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1997(1):34-35.
-
8高学雅,张统宣.德育与大学生的主体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13(S1):88-89.
-
9罗志.从社会化的角度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9(3):75-76. 被引量:1
-
10唐春,李莎.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及调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34-36.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