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路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性──对曹须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6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8-88,共11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64
-
1曹顺庆.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7. 被引量:9
-
2向天渊.跨文化视野下的新创获——评《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45-146. 被引量:3
-
3罗宗强.古文论研究杂识[J].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2
-
4高楠.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J].社会科学辑刊,1999(1):128-134. 被引量:13
-
5郁龙余.旧红新裁 熠熠生辉——简评《东方文论选》[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1):48-50. 被引量:10
-
6杨明照.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6(1):118-120. 被引量:9
-
7余华.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J].中国比较文学,1999(1):138-141. 被引量:4
-
8严绍(汤玉).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1996(1):1-21. 被引量:20
-
9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95
-
10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被引量:9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曹顺庆,李采真.纪念杨明照先生110周年诞辰访谈录[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4).
-
2李斌,陈强.比较文学变异学与世界文学史新建构主义探究[J].新纪实,2021(3):43-45.
-
3张文彬.试谈比较文学中国学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94-95.
-
4张雨.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影响变异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144. 被引量:2
-
5杨浡伟.观澜而索源 反本而弥新——曹顺庆文学理论研究述评[J].东方丛刊,2009(3):16-30. 被引量:2
-
6张少雄.民族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应然使命[J].现代大学教育,2010,26(2):1-8. 被引量:11
-
7王鹏.比较文学研究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46-48. 被引量:1
-
8余新华.新时期比较文学的三个特质与续进[J].学术论坛,2011,34(3):160-164. 被引量:1
-
9吴超.关于比较文学的“超文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48-50.
-
10李清良,夏亚平.比较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2(6):99-106. 被引量:3
-
1贺劲绮.走向比较诗学[J].艺海,1997,0(4):80-80.
-
2张海明.走向比较诗学[J].文艺研究,1997(6):27-35. 被引量:3
-
3朱堂锦.“审丑”: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新视角[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7-13. 被引量:1
-
4曹顺庆,周春.“误读”与文论的他国化[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1):127-129. 被引量:1
-
5代迅.从西化到传统: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文论发展走向(续)[J].文艺评论,1998(5):14-22. 被引量:1
-
6张云.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女性意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46-47. 被引量:1
-
7仁青加布.藏族比较文学的理论特征考析[J].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4(A01):37-43.
-
8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关于文学性的共同“诗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4):54-57.
-
9于显风.叶嘉莹文艺思想研究综述[J].北方文学(下),2013(4):60-61.
-
10常芳.跨文化视域中的文论研究——曹顺庆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阴山学刊,2004,17(5):2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