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5,共3页
共引文献17
-
1从混沌到有序——浅谈互联网络管理[J].国际新闻界,1997,19(4):40-42.
-
2李志义.信息污染的表征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1998,0(1):17-21. 被引量:1
-
3刘中华,周洁如.网络外部性与网络产业竞争行为[J].管理现代化,2005,25(5):52-54. 被引量:1
-
4张彤.国内外城市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15-17. 被引量:31
-
5杨玲.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重塑[J].甘肃社会科学,2007(3):248-249. 被引量:7
-
6何明升.信息化的社会学含义—一个技术社会学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30-33. 被引量:5
-
7丁小文.国家主权与信息依附问题[J].江海学刊,1998(4):38-42. 被引量:1
-
8赵惜群,翟中杰.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5-131. 被引量:25
-
9何明升.网络经济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0(3):39-42. 被引量:8
-
10何明升.网络行为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1):56-5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44
-
1宋亚宁.网络时代的电子报纸[J].江苏社会科学,1999(4):170-174. 被引量:3
-
2赵劲.电子报刊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新闻界,1997,19(4):36-39. 被引量:2
-
3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6):111-118. 被引量:8
-
4金兼斌.电子报纸与网络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3):24-33. 被引量:6
-
5聂妍,张文娟,杨达,任云霞.学术期刊电子化[J].情报科学,1999,17(2):132-136. 被引量:3
-
6董耿.科技论文的即时出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5,6(3):1-6. 被引量:12
-
7向南行.电子报纸在路上[J].青年记者,2005(9):65-65. 被引量:2
-
8卢丹,刘玲.《纽约时报》网络版页面编辑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10):22-22. 被引量:1
-
9瞿旭晟,张志安.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纽约时报网站个案研究[J].新闻记者,2006(4):60-62. 被引量:8
-
10徐倩,王利军.《纽约时报》网络版探析[J].传媒,2006(6):24-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5
-
1曹译文.报纸网络版版式新变化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96. 被引量:1
-
2陈露生.网络科技期刊传播与知识创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0,16(2):81-86. 被引量:1
-
3陈燕,张东力,赵藏赏,傅爱民.河北省报刊工作现代化调查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3):148-149.
-
4方宝花.我国20世纪的电子期刊研究[J].情报科学,2002,20(4):444-448. 被引量:2
-
5赵涛.论网络学术期刊[J].学海,2001(6):195-19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许世卫,陆美芳.网络信息时代的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104-106. 被引量:3
-
2朱晓禄,朱伟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06(06X):3-4. 被引量:4
-
3刘英.我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85-89. 被引量:10
-
4王印东.谈谈网络期刊的特点及与传统期刊的融合对接[J].长江论坛,2007(6):80-82. 被引量:1
-
5王印东.论网络期刊的特点优势及与传统期刊的融合对接[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71-72. 被引量:3
-
6王抒,冯瑶.试论高校学报的网络出版[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141-145. 被引量:3
-
7虞晓骏.网络学术期刊出版模式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831-835. 被引量:5
-
8王印东.简论新媒体学术期刊特点及编辑素质[J].理论建设,2009,25(6):67-69. 被引量:4
-
9蒋建安,张春河.我国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87-90. 被引量:2
-
10时世平.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模式可行性探析[J].中国出版,2011(17):49-51. 被引量:3
-
1杨为民.国内微博账号总量已突破13亿[J].新疆新闻出版,2013,0(6):16-16.
-
2杨海英.党建报刊传播的创新途径[J].新闻与写作,2016(1):111-112. 被引量:1
-
3易冬梅.网上信息传播所引发的负面效应和应对措施[J].情报资料工作,2004,25(S1):156-156.
-
4编余废墨[J].视听技术,2005(10):1-1.
-
5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0(5X):12-15. 被引量:228
-
6崔华超.网络空间内的人际交往与多元身份认同[J].决策探索,2012(16):64-64.
-
7王瑶.电视购物频道的生存之道[J].新闻传播,2009(6):30-31. 被引量:1
-
8韩雪峰.科普类报刊提高传播能力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6,8(17):36-37.
-
9林国栋.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的优势、现状与前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1):46-48. 被引量:19
-
10杜敏.受众选择特征与报刊传播[J].今传媒,1999,9(3):37-3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