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48,共15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93
-
1王涵.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新冠疫情热词分析[J].汉字文化,2021(1):130-135. 被引量:4
-
2施春宏.使用规范汉字和规范使用汉字[J].语文建设,2000(7). 被引量:3
-
3曹志耘.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8-12. 被引量:107
-
4徐颂列.词语规范的原则[J].语文研究,2000(4):26-29. 被引量:5
-
5康巧茹.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3,5(2):84-87. 被引量:2
-
6周丹平.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5(2):44-45. 被引量:6
-
7吴世雄,陈维振.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J].外国语,2004,27(4):34-40. 被引量:95
-
8杨玉成.论J.L.奥斯汀的“世界”概念[J].现代哲学,1999(3):104-109. 被引量:3
-
9冯志伟.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J].中国语文,2000(4):363-377. 被引量:27
-
10袁毓林.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1998(2):15-2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21
-
1肖萍.汉语方言与普通话关系浅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116-118. 被引量:8
-
2吴朝华.翻译中的译者[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24(6):62-64.
-
3张庭华,谢光辉,李培,徐海衡,梁剑明,毛武陵.论体育语言与逻辑思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2):188-192. 被引量:3
-
4张庭华,李培,王颖,谢光辉,李兴志,梁剑明.走出体育语言——从语言学界的共识看媒体体育语言现象[J].体育文化导刊,2007(7):50-54. 被引量:3
-
5谢光辉.国家体育语言问题新论——“非形式逻辑”的哲学阐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9):148-151.
-
6张庭华.树立正确的国家体育语言规范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44-47. 被引量:6
-
7赵贤德.试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的必要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31-34.
-
8赵贤德.试论汉语语音发展演变中的单音化趋势[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4-117. 被引量:8
-
9张晓宇.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看蒙古族语言文化的发展[J].前沿,2010(13):156-158. 被引量:1
-
10于蕾.语言的准确性探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18):78-78.
二级引证文献97
-
1窦明.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研究与实践[J].作家天地,2019,0(20):25-25.
-
2彭庆华,熊学梅.云南大理喜洲:一个典型的白汉双语和谐共存乡镇[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8,0(2):38-43. 被引量:1
-
3赵巧丽.校正咸安普通话声母偏误的教学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90-91. 被引量:1
-
4赵巧丽.“咸安普通话”声调语音偏误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
-
5古莉.数字时代纸质图书差异化的几点遐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21-122. 被引量:1
-
6周瑞敏.自然选择与协同进化——生态语言学及语言生态认知探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23-125. 被引量:29
-
7张庭华,邹煜.中国体育Sports化问题新论——“自然语言逻辑”的哲学阐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1):27-28. 被引量:2
-
8于辉.如何应对全球视野下的语言生态危机[J].宁夏社会科学,2008(5):171-173. 被引量:6
-
9张力月,肖丹.“火星文”的生态语言学解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0(5):5-7. 被引量:12
-
10张丽芳.生态外语教学论——理工类大学外语教学成功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76-77. 被引量:1
-
1文薇.汉语方言研究的意义说略[J].保山师专学报,1999,18(3):34-36. 被引量:1
-
2刘庆隆.《新华字典》和汉语规范化[J].语文建设,2001(8):47-47. 被引量:1
-
3李慧贤.《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词性标注指瑕[J].辞书研究,2002(2):98-102. 被引量:1
-
4李栋臣.正确使用文言词语[J].写作,2003(3):19-20.
-
5尤庆学.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变化与规范[J].语文建设,2001(2):21-22.
-
6司享.奇异的招牌[J].应用写作,2001(11):49-49.
-
7莫彭龄.字典标注词性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浅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词性标注[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3(1):53-55.
-
8米娜瓦尔.艾比布拉.浅谈田野调查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语言与翻译,2001(3):22-24.
-
9黄长著.词语翻译与语言规范化——几个用例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36-39. 被引量:5
-
10潘新华.辞书的选择[J].咬文嚼字,2005,0(1):4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