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文献60
-
1郎贵飞.债务融资对企业经营行为约束的理论分析——国企实行债权转股权的理性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1-103.
-
2王福林,贾生华.代理效率——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J].商业研究,2002(18):46-49.
-
3卢晓红.国企改革新思路的探讨——民营资本介入及债务证券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13-15. 被引量:2
-
4陈福来.市场、激励机制及公司治理结构[J].甘肃理论学刊,2000(2):45-49.
-
5夏恩君,叶元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成因及其制度建设[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1):30-32. 被引量:1
-
6于璐.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条件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46-48. 被引量:4
-
7郭强.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31(9):5-16. 被引量:10
-
8贺光明,杨海平,王小中.经理国库制度缺陷与行为取向——一个基于代理理论视角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10):171-177. 被引量:3
-
9郭强.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经济分析[J].管理科学,2005,18(5):91-96. 被引量:6
-
10韩志丽.高科技企业知识共享悖论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52-5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1
-
1马天云.论产学研合作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4):44-46. 被引量:10
-
2[3]汤东宁,韩玉琪.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硅谷[N].科技日报,1999-5-6(4).
-
3R.B.利兹马等著,蔡振生译.大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
4潘开标.技术创新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2):18-20. 被引量:4
-
5蔡翔,韦秀仙,丁轩.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1,20(5):13-13. 被引量:2
-
6戴美华.技术创新的激励——谈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J].经济问题探索,2001(10):104-106. 被引量:8
-
7李慧,张静武.注重大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2):111-113. 被引量:33
-
8徐金发,刘翌.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02,23(4):11-15. 被引量:26
-
9孙理军,聂鸣.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J].科研管理,2002,23(4):114-119. 被引量:36
-
10陈琴,沈玉萍.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2(5):74-7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4
-
1潘宏侠.坚持技术创新 开创学院科技工作的新局面[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z1):97-100.
-
2孙希明,郭红宇,陈艳英,赵秉瑛.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7):77-79. 被引量:29
-
3王彩萍,乔以刚.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原则与实践[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7(2):61-64. 被引量:3
-
4蔡翔.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基本内容与政策建议[J].电力技术经济,2003(2):27-2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张淑霞,李传,孙亮.以专业认证三大理念为指导,推动化工专业实验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2):194-195.
-
2余克强.加强科研项目的中间环节管理[J].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6,19(8):1377-1378.
-
3高进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9):92-93. 被引量:7
-
4聂伟安,龙立平,熊文高,李旺英,李建军.“实践-认识-再实践”教学方法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5):86-88. 被引量:20
-
5王秀敏,孙会娟.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3):97-98. 被引量:3
-
6张桂萍,丁立,彭勇.化工过程综合实验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42-44. 被引量:4
-
7钟胜奎,姜吉琼.电镀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11-12. 被引量:2
-
8姜吉琼,邓型深,温玉清.专业实验设置形式与实施效果分析[J].大众科技,2009,11(3):172-173.
-
9樊丽萍,刘秀凤,郭红宇.化学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5):14-16. 被引量:3
-
10秦英月,王传虎.关于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63-164. 被引量:5
-
1席连杰.谈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对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9(11):50-51.
-
2郭婷婷.跨国公司理论新进展与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J].中国商论,2013,0(9X):66-67.
-
3唐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模式的构建[J].民营科技,2007(12):22-23.
-
4郑士贵.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激励[J].管理观察,1996,0(7):20-20.
-
5罗亚非,李敦响.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175-176. 被引量:8
-
6卿笃炼.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39-39.
-
7伍中信,张荣武.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J].系统工程,2006,24(2):15-18. 被引量:12
-
8沈海祥.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流通领域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7(33):20-22. 被引量:3
-
9王君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2):78-79. 被引量:4
-
10薛求知,任胜钢.跨国公司理论新进展:基于区位与集群的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63-71.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