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共4页
Confucius Studies
同被引文献8
-
1楼宇烈.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J].孔子研究,1999(4):6-9. 被引量:10
-
2常思敏.传统与现实生活[J].哲学研究,1995(2):3-9. 被引量:6
-
3王钧林.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J].学术月刊,1995,27(10):49-57. 被引量:21
-
4王杰.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J].新华文摘,2000,(11).
-
5中华孔子研究所.[A]..孔子研究论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
6孔颖达.礼记正义[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
-
7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
8王杰.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03).
-
1刘勇.孔子“君子人格”的建构根源[J].乐山师专学报,1997,12(1):72-76.
-
2凌先威.孔子人道观思想综述[J].大观周刊,2012(31):29-29.
-
3陈燕霞.用“元典精神”和“创新精神”双重维度刍议“世界历史”理论[J].前沿,2013(3):73-76.
-
4陈姝丽.论语图解[J].学生之友(童花果),2007,0(12):2-2.
-
5肖娜.孔子政治哲学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4(2):33-35.
-
6方尔加.“仁”乃传统道德之精华[J].中国青年研究,1994(4):15-16.
-
7高亨.孔子思想三论[J].哲学研究,1962(1):54-63. 被引量:8
-
8潘立勇.中华传统美学元典人文精神三要素[J].社会科学战线,2013(2):7-11. 被引量:2
-
9冯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17. 被引量:7
-
10王树人.《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J].孔子研究,1991(1):15-20.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