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392-398,共7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同被引文献10
-
1肖扬.人民法院改革的进程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3):4-8. 被引量:35
-
2苏力.论法院的审判职能与行政管理[J].中外法学,1999,11(5):36-46. 被引量:105
-
3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7(6):116-129. 被引量:278
-
4约翰·T·小努南,吴玉章.法官的教育、才智和品质[J].环球法律评论,1989,11(2):52-57. 被引量:18
-
5信春鹰.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权力?[J].环球法律评论,2002,24(122):59-70. 被引量:27
-
6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14(3):233-265. 被引量:26
-
7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22(5):30-58. 被引量:439
-
8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0,17(3):3-11. 被引量:200
-
9张永泉.论主审法官制与法官选任制[J].法学评论,2000,18(6):92-97. 被引量:15
-
10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J].法学研究,2001,23(4):3-18. 被引量:23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高珂.论中国传统“法官”的标准——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样本[J].社会中的法理,2019(1):118-145.
-
2杨红.论我国行政法官制度的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4(5):161-164.
-
3蒋德海.法律权威与中国检察权的宪法复归[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4):70-79. 被引量:7
-
4王国锋.司法权的限度与司法能力建设[J].法律适用,2006(1):5-10. 被引量:6
-
5杨立蛟,张朝红.司法伦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73-76. 被引量:1
-
6刘国华.论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重构[J].行政与法,2006(9):112-113. 被引量:1
-
7胡益红.法官职业化的困境——以西部基层法院为视角[J].西部法学评论,2009(5):139-142. 被引量:2
-
8姚莉,冯喜恒.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J].法学论坛,2010,25(1):10-15. 被引量:1
-
9庄莉琴.浅谈我国法官保障制度[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0):45-46. 被引量:1
-
10李霞.论法官身份保障制度[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0):53-54.
-
1樊 洪,廖军和.试论权力制约[J].河南社会科学,2000,8(5):36-39. 被引量:3
-
2胡卫列.换个角度看法律冲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92-96.
-
3李先映.民事执行监督机制的再构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5):153-154.
-
4谢红星.职能整合不应忽视行政分权——试论大部制改革中构造行政分权机制的必要性[J].黑龙江史志,2008(11X):15-15.
-
5苏惠祥,姜建初.论维护经济秩序的法制工程[J].当代法学,1990,4(2):33-36.
-
6叶自强.陪审制的分权机制与证据法的发展[J].证据科学,2014,22(4):389-400. 被引量:5
-
7宿州埇桥区人民法院[J].决策咨询(安徽),2004(6):58-58.
-
8苏小兰.加强对党内“一把手”监督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11):65-67.
-
9张卫国.权力制衡机制是否完善是官德建设的关键[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68-71. 被引量:1
-
10王玉春.完善司法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J].人大建设,2002(4):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