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兼论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六朝时期,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全国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厥赖于农业的发展。这一划时代的转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就其历史原因、自然条件、转变过程、开发情况做一简要整理和论述。一从东汉末到三国初(184—226年),在历时半个世纪左右的战乱灾荒。
作者
罗宗真
机构地区
南京博物院
出处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54-259,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六朝时期
经济重心
基本经济区
南移
农业经济
江南地区
黄河流域
转变过程
政治中心
长江流域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82
1
何德章.
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3):9-13.
被引量:3
2
童超.
东晋南朝时期的移民浪潮与土地开发[J]
.历史研究,1987(4):64-79.
被引量:7
3
魏明孔.
隋唐手工业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51-60.
被引量:7
4
蒋福亚.
论南齐永明年间的和市——兼论三吴在宋齐之交已成为我国封建时代新生的经济重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14.
被引量:7
5
王大建,刘德增.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J]
.文史哲,1999(3):49-56.
被引量:10
6
袁英光,李晓路.
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41-48.
被引量:8
7
鲍晓雷.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S1):17-18.
被引量:4
8
韩国磐.
五代时南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限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13(1):37-58.
被引量:2
9
史念海.
隋唐时期农牧地区的演变及其影响(上)[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10(2):1-15.
被引量:9
10
彭克明.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J]
.安徽史学,1995(4):24-2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4
1
李文涛,岳岭.
汉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变迁及原因[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5,35(6):14-18.
2
彭浩.
如何依托初中历史教学展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8(14):26-26.
3
龚胜生,肖克梅.
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基于人口和城市数据的代用分析[J]
.地理科学,2021,41(9):1587-1597.
被引量:11
4
程民生.
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J]
.殷都学刊,2004,25(1):47-58.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张晓东.
海权史如何成为可能?——兼评《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3(1):127-145.
2
陈霜霜.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1):29-30.
3
郭敬生.
历史上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启示下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思考[J]
.中国发展,2008,8(1):80-85.
4
王列辉.
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
.安徽史学,2009(4):14-23.
被引量:3
5
张雨潇,张略钊.
气候变迁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中的影响[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3):117-119.
被引量:8
6
陈彦光.
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地缘政治格局成因和影响的历史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85-95.
被引量:10
7
于赓哲.
恶名之辨:对中古南方风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49(5):101-112.
被引量:9
8
朱方雷.
浅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J]
.商情,2013(7):82-82.
9
谭静怡.
生态环境视域下宋代长江沿线的手工业活动[J]
.北方论丛,2016,0(3):84-88.
被引量:2
10
王加华.
处处是江南:中国古代耕织图中的地域意识与观念[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34(3):126-139.
被引量:20
1
黄金铸.
六朝岭南农业开发的历史考察[J]
.中国农史,2000,19(3):3-10.
被引量:1
2
梁华东.
六朝时期皖南农业开发述略[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2):22-26.
3
焦玉霞,王祥会.
温室番茄白粉虱的综合防治[J]
.西北园艺(蔬菜),2008(6):34-35.
被引量:3
4
杨清平.
试论六朝时期广西地区的农业[J]
.农业考古,2003(3):96-99.
被引量:3
5
周晴.
六朝时期江南太湖流域的莼菜——读《齐民要术》札记一则[J]
.农业考古,2012(4):127-129.
被引量:2
6
王乐天.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开发情况及面临的挑战[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4):47-48.
7
何崚,陈海强.
五代至宋广东茶产区考述[J]
.农业考古,2012(5):239-244.
被引量:3
8
王玉梅.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4(11):30-30.
9
黄志兵,李辉.
新疆农机化领跑现代化[J]
.农机科技推广,2011(10):29-29.
10
石启田.
银杏外种皮研究及开发利用前景[J]
.林业科技开发,2002,16(3):23-25.
被引量:8
农业考古
198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