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术自由与社会科学的繁荣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正如文学艺术的繁荣需要创作自由一样,社会科学的繁荣也需要学术自由。提倡学术自由,难免使有些好心的同志担心:是否会因此助长资产阶级自由化?这里必须说明,我们提倡的不是一般的学术自由,而是旨在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术自由,它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正好背道而驰。提倡学术自由,也难免会使人产生联想:作为我们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是否会因此而降低?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的关心诚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决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本身发展的历史。一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
作者
章开沅
机构地区
华中师院
出处
《江汉论坛》
1985年第4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四十年
创作自由
学术自由
马克思主义传播
社会科学工作者
资产阶级自由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行动指南
繁荣
文学艺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8
1
范忠信.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及其传承[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32-42.
被引量:4
2
张梓弦.
论继续犯的举止判断[J]
.法学论坛,2024,39(2):67-79.
被引量:2
3
张明楷.
刑法学中的概念使用与创制[J]
.法商研究,2021(1):3-22.
被引量:69
4
李尚卫.
试析我国高校学术自由的缺失与应对策略[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7):119-121.
被引量:3
5
叶秀山.
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1):34-38.
被引量:11
6
孙显元.
政治民主与学术自由[J]
.学术界,1986(1):14-17.
被引量:3
7
杨春洗,张文.
对我国刑法学研究对象及其体系的探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3):103-106.
被引量:1
8
曾宪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科学体系的设想[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4(1):21-30.
被引量:6
9
艾光明.
文化发展与学术自由[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4):9-12.
被引量:3
10
邓晓芒.
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9-28.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2
1
霍少波,许少玲.
学术自由理念的反思与重建——基于康德自由学说的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24(1):41-49.
被引量:2
2
张明楷.
构建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应妥当处理的四个关系[J]
.法学家,2024(6):18-3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珊珊.
中国大学学术自由发展脉络与精神重构[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37(4):122-126.
2
张明楷.
构建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应妥当处理的四个关系[J]
.法学家,2024(6):18-34.
被引量:8
3
刘艳红.
网络犯罪向数字犯罪的迭代升级与刑事法应对[J]
.比较法研究,2025(1):1-15.
被引量:11
4
侯亚辉,杨先德.
以高水平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推动刑事检察高质量发展——2024年刑事检察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25(1):15-22.
5
贝金欣.
刑民协同完善非法集资犯罪追赃挽损制度路径[J]
.中国检察官,2025(1):3-7.
6
周光权.
中国刑法学自主性的基本面向与发展前景[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2):175-187.
7
任重.
民事诉权的中国意涵——基于民事诉讼自主知识体系的追问[J]
.河北法学,2025,43(3):2-22.
被引量:4
8
姚建龙.
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阐释与建构路径[J]
.中国法学,2025(2):65-85.
被引量:2
9
马春晓.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逃税罪的界分——以“虚抵进项税额”的司法认定为中心[J]
.法学家,2025(3):73-86.
10
高铭暄,孙道萃.
中国自主刑法知识体系的十个发展面向[J]
.清华法学,2025,19(3):23-36.
1
陈欣德.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J]
.社会科学探索,1989(2):58-61.
被引量:4
2
祝福恩.
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介与文化场问题[J]
.社会科学,1987(8):7-10.
被引量:2
3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三年总目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9(4):98-100.
4
郑强胜.
五四文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传播[J]
.中州学刊,1989(6):102-105.
5
陈晓霞.
正确评价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J]
.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4(1):46-49.
6
夏乃儒.
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源与流[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9(1):13-18.
7
吴熙钊.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西学”的特征和历史命运[J]
.学术研究,1987(3):60-64.
8
樊金娥,李欧.
李大钊关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初探[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12-14.
9
乔云霞.
辛亥革命前的报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地位[J]
.天津师大学报,1985,5(6):46-53.
10
谭献民,谢开贤.
五四时期群众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J]
.求索,2009(8):57-59.
被引量:1
江汉论坛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