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敄鼎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东方的山东、苏北、皖北一带,被称为夷方。商王帝乙、帝辛(纣)时的卜辞和晚商时期的金文,把夷方多写作"人方",而古文献中有时写作"尸方"。夷方在商代中期还是臣属于商朝,到帝乙、帝辛时,曾多次反抗商朝的统治。帝辛征东夷,取得了胜利。安阳殷墟第五期卜辞,多有"王来征人方"
作者
史树青
出处
《文物》
1985年第1期72-73,共2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夷方
商朝
铭文
金文
帝辛
商周时期
卜辞
安阳殷墟
古文献
山东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127
1
裘锡圭.
关于殷墟卜辞中的所谓“廿祀”和“廿司”[J]
.文物,1999(12):40-43.
被引量:18
2
徐天进.
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静方鼎[J]
.文物,1998(5):85-87.
被引量:33
3
张懋熔.
高家堡出土青铜器研究[J]
.考古与文物,1997(4):38-41.
被引量:15
4
李学勤.
沣西发现的乙卯尊及其意义[J]
.文物,1986(7):62-64.
被引量:25
5
连劭名.
汝丁尊铭文补释[J]
.文物,1986(7):65-66.
被引量:4
6
梁德光.
江西遂川出土一件商代铜卣[J]
.文物,1986(5):88-89.
被引量:6
7
陈贤芳.
父癸尊与子尊[J]
.文物,1986(1):44-45.
被引量:17
8
罗宏斌,黄传馨.
新洲县阳逻架子山铜器[J]
.江汉考古,1998(3):92-94.
被引量:5
9
李学勤.
谈小臣系玉瑗[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3):11-13.
被引量:7
10
张政烺.
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J]
.考古学报,1980(4):403-415.
被引量:130
引证文献
11
1
任伟.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J]
.中原文物,2001(2):55-59.
被引量:6
2
何景成.
商末周初的举族研究[J]
.考古,2008(11):54-70.
被引量:8
3
尹夏清,尹盛平.
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墓主研究[J]
.华夏考古,2009(3):59-63.
被引量:3
4
苗利娟.
全国出土商代有铭铜器概述[J]
.殷都学刊,2009,30(3):28-36.
被引量:5
5
姚苏杰.
“宜”字的用法与《作册般甗》的释读[J]
.殷都学刊,2012,33(3):85-87.
被引量:2
6
高广仁.
海岱区的商代文化遗存[J]
.考古学报,2000(2):183-198.
被引量:29
7
欧波.
商末伐人方铜器中的■和无敄[J]
.邢台学院学报,2017,32(1):124-126.
被引量:2
8
晁福林.
作册般甗补释--兼论殷代夷夏关系[J]
.中国史研究,2023(1):5-22.
被引量:1
9
李宪堂,冀震宇.
“析子孙”铭文考释[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4(5):50-61.
10
黄国辉.
姒丁尊新考——兼谈西周殷遗民的文化融合[J]
.中国史研究,2025(1):145-152.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徐昭峰,赵心杨.
夏商国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问题[J]
.史学理论研究,2021(2):4-13.
被引量:4
2
王正原.
再析“长子口”墓——兼谈青铜器的分组订制与几种称谓结构[J]
.三代考古,2021(1):448-478.
3
靳明倫.
説商周金文“尊宜”[J]
.青铜器与金文,2023(2):12-20.
4
陳絜.
甲骨金文中的“■”字及其相關問題之檢討[J]
.青铜器与金文,2019(1):136-149.
被引量:3
5
田秋棉.
“小子䍙簋”與卜辭滳水地望補證[J]
.青铜器与金文,2019(1):42-49.
被引量:1
6
张斌(文/摄/图),王泽(摄/图),李振彪(图),赵益超,侯霞.
山东滕州后黄庄遗址发掘简报[J]
.海岱考古(辑刊),2021(1):26-53.
7
王旭東.
“人方沚伯”與商末“人方”的政治内涵[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2(1):339-350.
8
戴冠来.
我国价格起源重点“疑案”解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8):203-207.
9
蔡苑婷.
從古文字資料看“宜”“義”等字音義功能的歷時演變[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3(2):259-269.
10
孙明.
商代晚期的筒形卣及相关问题探讨[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0(1):133-141.
1
林欢.
晚商时期晋豫交界地带的军事驻地及相关地理问题[J]
.殷都学刊,2002,23(4):1-7.
被引量:1
2
姬乃军.
陕西延长出土一批晚商青铜器[J]
.考古与文物,1994(2):27-28.
被引量:10
3
杨建华,邵会秋.
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J]
.考古与文物,2014(3):45-57.
被引量:15
4
王立新,付琳.
论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及相关问题[J]
.考古,2015(4):79-87.
被引量:15
5
武俊华.
晋南商时期考古遗存的相关问题[J]
.沧桑,2010(1):84-85.
被引量:3
6
庞小霞,高江涛.
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通道初探[J]
.中原文物,2009(5):29-34.
被引量:6
7
郭志委.
史前时期腰坑葬俗试析[J]
.考古,2014(6):56-63.
被引量:6
8
张锟.
“唐地”考辨[J]
.中原文物,2003(1):18-22.
被引量:5
9
周书灿.
商代对晋南地区的经营[J]
.晋阳学刊,2008(6):79-83.
被引量:3
10
蒋刚,王志刚.
关于围坊三期文化和张家园上层文化的再认识[J]
.考古,2010(5):67-78.
被引量:9
文物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