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
被引量:
12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九七八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onomena")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作者
陈融
出处
《外国语》
1986年第4期19-23,18,共6页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关键词
间接语言行为
会话含义
语用学
礼貌现象
语言应用
消极面子
普遍现象
礼貌原则
消极礼貌
受话人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5
引证文献
122
二级引证文献
491
同被引文献
645
1
张爱玲.
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偏”的用法及其溯源[J]
.中国语文,2021(2):155-158.
被引量:2
2
唐伟清.
《一天的等待》的叙事艺术[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8):25-28.
被引量:3
3
罗国莹.
礼貌原则运用与灰色信息传递[J]
.江苏社会科学,2006(S1):74-78.
被引量:4
4
李晓霞.
从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148-149.
被引量:1
5
赵雪.
电视访谈节目的语境[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75-77.
被引量:13
6
崔希亮.
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46-54.
被引量:73
7
刘寅齐.
英语委婉语:特点、构造及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36-38.
被引量:98
8
刘金龙,刘晓民.
颠覆、救赎与教化——评影片《闻香识女人》[J]
.电影评介,2008(9):46-47.
被引量:4
9
陈红.
对外汉语教学中英汉礼貌语言比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21(z1):183-187.
被引量:1
10
钱德明,周庆芳.
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59-6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22
1
王建华,宋亭芳.
网络脱口秀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话语与认同[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195-206.
被引量:1
2
朱苗苗.
句末助词“吧”的礼貌标记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10):230-232.
3
李萌.
浅析访谈类节目嘉宾对于尴尬情境回应的语言方式——以《鲁豫有约》为例[J]
.汉字文化,2022(22):19-22.
4
吴宏岭,刘宏宇.
课堂教学中教师礼貌原则的运用[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20(4):37-39.
被引量:5
5
刘林林.
从中美语言策略看中美文化差异[J]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5):137-139.
6
董冰.
论日语会话中“はぃ”的交际功能[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z1):45-48.
被引量:2
7
高航,严辰松.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12-19.
被引量:23
8
宁越红.
礼貌原则和交际失误问题[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S1):23-26.
被引量:5
9
陈融.
英语的礼貌语言[J]
.现代外语,1989,12(3):8-14.
被引量:50
10
陈融.
英语的礼貌语言[J]
.外国语,1989,12(6):25-3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91
1
张明辉,闫语萌.
现代汉语隐性否定研究综述[J]
.昭通学院学报,2024,46(1):74-81.
被引量:1
2
于欣瑶,郭锦辉.
面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提问中的应用[J]
.知识窗(教师版),2022(7):111-113.
3
袁春波.
网红媒介形象的话语建构[J]
.新闻传播,2024(16):73-75.
4
胡延伟.
语用身份建构研究:对比与梳理[J]
.语言学研究,2023(3):103-113.
5
黄鸿辉.
“你A,我B”构式探究[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70-276.
6
房旭.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104-116.
7
姚海燕,王雪玉.
政务微博“中国长安网”称呼语选择及政府形象建构[J]
.新媒体研究,2023,9(2):29-32.
8
马锦然.
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分析[J]
.现代英语,2021(6):121-123.
被引量:1
9
郎寒晓.
中国日语学习者语用逆迁移研究——以请求行为为例[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2(2):41-53.
10
吕怡然.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理论研究——以小说《围城》为例[J]
.汉字文化,2022(10):4-6.
1
高先丽.
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看英语中的委婉语[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0-51.
被引量:5
2
徐婷婷.
日语会话中间接言语行为——运用利奇的礼貌原则的研究[J]
.科教导刊,2011(11):206-207.
被引量:2
3
齐品.
语篇分析——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外语阅读技能的方法[J]
.外语学刊,1995(4):70-72.
被引量:7
4
刘相娅.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5):400-401.
被引量:2
5
周妞.
标记象似性之语用分析[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9,0(1):56-59.
6
周妞,周贤丰.
标记象似性之语用分析[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35-137.
7
田海龙.
汉语中的消极礼貌策略及文化内涵[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82-84.
被引量:3
8
毛建高.
礼貌原则与语用失误[J]
.时代法学,2002(S2):152-153.
被引量:2
9
周文芳.
论间接语言现象的属性(英文)[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S1):137-139.
10
赵刚.
间接语言行为的语用特征及其功能[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2):1-4.
被引量:2
外国语
198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