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对上海人形成、认同及其共同文化特征进行综合的论述,认为宋代以前中国城镇中还找不到“上海”,直到元代才设县,在1843年之前依然是一个普通县城.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大的多功能中心城市.上海移民对上海的认同是在20世纪初年,促使其认同的原因是上海形象的稳定、移民居留的时间较长、对上海城市的依恋和公共媒介的整合作用.
作者
熊月之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5-61,共7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上海移民
上海本地人
上海居民
上海话
外来移民
身份认同
文化特征
李平书
公共租界
沪军都督府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67
同被引文献
108
1
唐斌.
“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S1):36-38.
被引量:115
2
梁元生.
近代城市中的文化张力与“视野交融”——清末上海“双视野人”的分析[J]
.史林,1997(1):72-81.
被引量:9
3
熊月之.
历史上的上海形象散论[J]
.史林,1996(3):139-153.
被引量:22
4
卢汉超.
上海城市的文化认同及其开放与容纳[J]
.学术月刊,2004,36(7):56-59.
被引量:6
5
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67
6
熊月之.
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笔谈 稀世富矿: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价值[J]
.史林,2002(4):1-3.
被引量:10
7
杜维明.
全球化与上海价值[J]
.史林,2004(2):69-73.
被引量:14
8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海派文化是上海城市之魂[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44-45.
被引量:9
9
熊月之.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移民人口与海派文化[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45-46.
被引量:5
10
彭南生.
民初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J]
.浙江学刊,2005(6):84-9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3
1
李瑊.
旅沪宁波人心态结构剖析[J]
.学术月刊,2000,32(12):55-62.
2
张生.
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1919-1949)[J]
.社会科学,2008(2):163-167.
被引量:5
3
孙玮,李美慧.
制造上海:报纸中的“上海开埠”——以2003年为例[J]
.新闻大学,2009(4):148-155.
被引量:10
4
孙逊.
“海派文化”: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先行者[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10):7-13.
被引量:31
5
刘士林.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的早期经验与深层结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45-51.
被引量:6
6
赵李娜.
当代上海石库门的文化功能与精神内核[J]
.文化遗产,2016(5):56-63.
被引量:1
7
康岚.
“谁是外地人”:大都市居民的地域身份意识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为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1):58-67.
被引量:8
8
何顺民.
城市精神的媒介制造——以《文汇报》“迈向21世纪上海人精神”讨论为例[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312-317.
9
朱军.
全球流动时代的文化认同:从“异乡人”到“全球族”——兼及儒家文化对“逆全球化”的纠偏[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4):12-19.
被引量:2
10
李梅,袁雪飞.
论上海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工会作为[J]
.山东工会论坛,2019,25(2):76-80.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冯润,袁琪.
广州城市流动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探究[J]
.民族论坛,2021(3):12-22.
被引量:4
2
松浦恒雄.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J]
.戏曲研究,2020(1):4-29.
3
张二刚,高红霞.
多元崇拜与趋时应变:近代上海传统行业的神缘文化[J]
.都市文化研究,2021(1):233-251.
4
吴春茂,廖奕晖.
海派文化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策略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33-38.
被引量:3
5
彭南生.
论民初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的街区自治性[J]
.理论月刊,2009(3):5-11.
被引量:3
6
邓大情,孙逊.
近代小说城市书写的变革及其小说史意义——以上海、广州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2014(4):128-135.
被引量:5
7
彭南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J]
.近代史研究,2009(3):95-114.
被引量:7
8
马敏,付海晏.
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J]
.近代史研究,2010(2):126-142.
被引量:19
9
陆晔.
媒介使用、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理论关系的经验检视[J]
.新闻大学,2010(2):14-22.
被引量:58
10
孙玮.
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与传媒想象——周立波现象分析[J]
.新闻大学,2010(4):126-135.
被引量:9
1
艾嘉.
吴彦祖与父亲的三年战争[J]
.中学生(青春悦读),2004,0(Z1):56-57.
2
江平.
好人曹铎[J]
.大众电影,2006(23):43-43.
3
陈祖芬.
永远的金庸[J]
.环渤海经济瞭望,1996,10(2):49-53.
4
熊黎明.
生命向新世纪延伸——百岁老人慕泉津[J]
.长寿,1997,0(5):43-43.
5
乐拓.
三千孤儿出塞记——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的故事[J]
.世纪,2005,0(6):4-11.
被引量:1
6
刘顺发.
使命比生命更重要——记任质斌长子任全胜[J]
.铁军,2008(1):23-26.
7
陈文斌.
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上海第一次移民潮[J]
.学术月刊,1998,30(8):82-88.
被引量:5
8
谭伯鲁.
我印象中的胡适[J]
.世纪,2004,0(1):55-55.
9
熊月之.
论李平书[J]
.史林,2005(3):1-7.
被引量:8
10
柴志光,庄陈.
清末民初的浦东人铜像[J]
.浦东开发,2009(2):59-60.
学术月刊
199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