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生态伦理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历史发展和逻辑的角度在评析西方生态伦理学基本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伦理的本质问题,认为:生态伦理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界中介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本质上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社会伦理关系;伦理价值观应建立于哲学价值观的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建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科学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应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
作者
高懿德
李文义
机构地区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57-61,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关键词
生态伦理学
自然界的价值
生态环境
内在价值
生态伦理关系
人类社会
主体地位
环境伦理学
伦理学的对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95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列宁选集》部分人物简介[J]
.天津师院学报,1978(2):35-48.
被引量:296
共引文献
295
1
程竹汝,邵春霞.
论国家的双重性质及历史图式[J]
.社会主义研究,2000(4):32-35.
被引量:2
2
戴维新.
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26-29.
3
林晓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比较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01(S1):276-278.
4
杨颖.
关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哲学思考[J]
.社科纵横,2000,15(5):9-10.
5
刘秀芬.
评价标准的矛盾探析[J]
.求实,2000(8):6-8.
被引量:2
6
吉彦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邓小平江泽民理论[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1):30-32.
7
杨会国.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视理论学习[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1(2):101-104.
8
李如鹏.
共产党非公有制经济观的变迁[J]
.学术探索,1999(2):33-38.
9
石燕捷.
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对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再认识[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4):38-41.
10
林伯海.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及其整合[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32-3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6
1
任平.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4
2
刘福森.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7
3
王灿斌.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生态环境危机面前人类的两难选择[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3):32-34.
被引量:8
4
姚纪纲.《马克思以前的交往思想及其特点》,《哲学堂》,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年,第10-2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08、161、724、520、528、524、525、540-541、525、187、210、192、192、209、608页.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44页.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91、591、35页.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10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引证文献
2
1
刘占虎.
论马克思交往实践观与当代生态伦理的育成[J]
.学习与实践,2011(12):120-127.
被引量:1
2
潘世松,郑小艳.
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实现的前提与对策[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3):5-1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代朋,许剑峰.
城市之“生”——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伦理建设之辨[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37-140.
被引量:2
2
潘世松,郑小艳.
汉语母语传承中的意念续尾性[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3):33-41.
被引量:3
3
杨彬.
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与母语传承的语言生态伦理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3):42-49.
被引量:4
4
赵静.
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与语言生态伦理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5):95-101.
被引量:4
5
王桂亮.
汉语方言书面化的表现及其生态伦理动因[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5):102-109.
被引量:4
6
谢建娘.
现当代闽籍作家方言注释论析[J]
.海峡人文学刊,2023,3(2):77-83.
7
孙黎.
AI时代的语言生态伦理教育与翻译教学[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6):165-172.
被引量:5
8
杨彬.
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炼字”机制及其实践价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0(1):103-111.
被引量:1
1
王凤珍.
超前的生态意识是哲学走向21世纪的生长点[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2):20-22.
2
《罗国杰文集》简介[J]
.道德与文明,2016(3).
3
牛庆燕.
人与自然生态伦理关系的驳诘辩难之超越[J]
.重庆社会科学,2006(6):33-36.
4
窦炎国.
伦理学的对象问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16(2):13-17.
被引量:4
5
焉晋芬.
苏联关于建立道德学的讨论[J]
.道德与文明,1982(0):31-32.
6
杨燕.
自然的内在价值及其现实意义[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67-68.
被引量:4
7
余谋昌.
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动态[J]
.世界哲学,1994(5):1-4.
被引量:7
8
A·A·候赛因诺夫,琼玻.
伦理学的对象[J]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1(2):50-54.
9
林红梅.
生态伦理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走向[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35-41.
被引量:9
10
白奚.
中西方人类中心论的比较与对话[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128-131.
学术月刊
199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