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言语歧义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言语歧义产生于一定的语境里,它和语境歧义存在着根本区别,本文就言语歧义的产生、它的特点以及同句法歧义的异同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
刘芝芬
田阡子
机构地区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
沈阳市交通学校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6-70,共5页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言语歧义
语境
制约
因素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70
1
裘荣棠.
“歧义”浅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1):99-103.
被引量:1
2
施春宏.
歧义现象的演绎分析——以一组层次构造歧义的系统性分析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38-45.
被引量:10
3
王本华.
修辞歧义说略[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2-38.
被引量:18
4
陆丙甫.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
.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33
5
曹永金.
句法结构歧义现象产生的因素[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2):54-57.
被引量:8
6
吴新华.
汉语是怎样排除结构歧义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27-34.
被引量:8
7
王红旗.
动词的特征与“别Ⅴ了_1”的歧义指数[J]
.语文研究,1999(3):11-21.
被引量:14
8
程工.
从对歧义句的分析看20世纪的句法学[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3):3-10.
被引量:25
9
肖国萍.
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4-65.
被引量:9
10
林新年.
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3):66-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4
1
尤庆学.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1(4):41-50.
被引量:41
2
于晓日.
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科研(钦州),2004,19(3):56-59.
被引量:6
3
孔秋梅.
语境分析——攻克歧义的最佳策略[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9-91.
被引量:2
4
吴陶磊,杨微,马琳娇.
歧义产生原因及消解机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93-194.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田清秀.
现代汉语歧义及其积极意义[J]
.汉字文化,2024(3):7-9.
2
叶文婷.
歧义与潜歧义——歧义的两种存在状态研究[J]
.作家,2011(16):160-161.
3
沙振坤.
从歧义分化看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与演变[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46-50.
4
于晓日.
近五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科研(钦州),2004,19(3):56-59.
被引量:6
5
何洪峰.
论双重歧义因素组合的结构[J]
.语言研究,2002,22(3):39-48.
被引量:5
6
刘艳春,徐建华.
语义平面的歧义句成因刍议[J]
.汉语学习,2002(1):68-71.
被引量:3
7
杨莉.
歧义的揭示与消除[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F10):98-100.
8
叶文婷.
歧义与潜歧义——论歧义的两种存在状态[J]
.求索,2006(4):187-189.
被引量:3
9
王先岳.
浅谈汉语组合歧义分化的语法理论[J]
.惠州学院学报,2006,26(4):72-75.
10
周孟战.
语用对潜在歧义实现的制约作用[J]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02-103.
1
杜兆金,杨晓红.
浅议影响歧义性话语理解的因素[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7(6):120-121.
2
章婷.
言语歧义探究[J]
.宁夏党校学报,2004,6(1):82-85.
3
邵严毅.
言语交际中的歧义再探[J]
.学海,2008(3):195-199.
4
陆华芳.
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1):88-90.
被引量:1
5
木子.
《语法修辞论集》[J]
.当代修辞学,1993(6):33-33.
6
赵国秀.
英汉歧义对比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26):93-93.
7
邵长超.
论语境歧义[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9):112-114.
被引量:3
8
齐立明.
话语的语境功能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38-41.
被引量:2
9
田永明.
如何减少交谈中的言语歧义[J]
.演讲与口才,2003(9):8-9.
10
吕琛.
巧用“模糊语言”[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4):53-53.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