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7
-
1杨文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新时代中国宗教学的新命题[J].青海民族研究,2020(1):198-205. 被引量:4
-
2买文兰.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3):35-37. 被引量:10
-
3李红菊,崔金霞,张蓉,王妍蕾.乡民社会基督教信仰的原因探析——对豫北蒋村教堂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73-76. 被引量:9
-
4颜烨.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分析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2):6-23. 被引量:8
-
5刘先义.价值论视域中的德育本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6(3):5-7. 被引量:4
-
6马晓军.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J].前沿,2009(3):79-82. 被引量:6
-
7刘剑.信仰的价值,教育的灵魂——浅议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信仰建设问题[J].文教资料,2010(1):228-229.
-
8刘成钢,徐椿梁.共产主义:信仰世界中的价值体系的继承与超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1):14-19.
-
9赵翠翠,李向平.信仰及其秩序的构成差异——当代民间信仰与基督教的互动关系述论[J].社会科学家,2014,29(3):34-39. 被引量:2
-
10马金虎.论当代中国人信仰级态的滞后与终极信仰的确立[J].探索,2014(5):187-19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80
-
1买文兰.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3):35-37. 被引量:10
-
2蒋维锬.妈祖文化热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4(S1):224-227. 被引量:17
-
3林国平.福建民间信仰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J].东南学术,2004(S1):213-216. 被引量:14
-
4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41-46. 被引量:18
-
5叶小文.当前我国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五性的再探讨[J].世界宗教文化,1997(1):2-10. 被引量:21
-
6黄旭涛.当代中国宗教热现象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1):83-85. 被引量:6
-
7王健.N地区农村宗教信仰调查[J].宗教学研究,1989(Z2):65-68. 被引量:3
-
8陈苏宁.新时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及其成因刍议[J].求索,1994(3):46-49. 被引量:8
-
9赵宪.对农村“基督教热”的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4(1):41-45. 被引量:1
-
10审视宗教的新视角──功能分析[J].求是学刊,1996,23(6):28-3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15
-
1陈思嘉.关于农民精神信仰缺失的调查报告[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4-26. 被引量:1
-
2关键.当前我国宗教问题研究综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9,10(1):79-83. 被引量:6
-
3关键.当前我国宗教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1999,0(Z1):24-28.
-
4晁国庆.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5(5):176-178. 被引量:20
-
5程俊飞,刘宪俊.基督教在晋南农村盛行的实证研究——以晋南A村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1-16. 被引量:10
-
6肖良.农村宗教研究述评[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14-17. 被引量:5
-
7于进强.转型期农村宗教流布状况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3):33-35. 被引量:5
-
8李海军,文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引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3. 被引量:2
-
9钱富新,肖良.当前农村宗教问题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4-5. 被引量:1
-
10阮荣平,刘璐琳.农村“宗教热”原因探究:宗教社会风险假说[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108-116.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64
-
1杨天舒.宗教行为与满意度对比研究——中国中部某地区基督教与佛教调查报告[J].普陀学刊,2020(1):233-256.
-
2王怀明,张丽容,张劲辉.宗教传统与企业环保投资——基于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J].南大商学评论,2020(1):20-38.
-
3高山,刘文蕙,张叶.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的社会风险研究——20年来的进展及语义框架建构[J].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23(1):179-203. 被引量:1
-
4乐君杰,叶晗.农民信仰宗教是价值需求还是工具需求?——基于CHIPs数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12,28(11):67-76. 被引量:40
-
5蒲红华,刘松茂.试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理论贡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19-21.
-
6胡昌升.21世纪中国宗教的演变趋势新探[J].中华文化论坛,2002(1):31-34. 被引量:5
-
7李东清.论我国宗教当代发展的社会双重影响[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0-83.
-
8孙瑾,郑风田.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冲突的国内外研究评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9(1):83-93. 被引量:33
-
9王春云.农村宗教问题的组织立法学分析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0(2):122-125. 被引量:3
-
10张萍,刘德寰,程燕.影响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倾向的几个因素辨析[J].世界宗教研究,2009(4):117-124. 被引量:8
-
1刘汉端.哲学价值三论[J].天中学刊,2012,27(5):23-26.
-
2梅萍.生命的意义与目标的和谐[J].教育评论,2007(5):68-71. 被引量:3
-
3陶火生.生态伦理的主导精神及其反拨实践方式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21-26. 被引量:2
-
4杨威,李培志.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导精神[J].道德与文明,2007(6):47-51. 被引量:5
-
5士心.《心经》题材书法盛行原因初探[J].书法赏评,2011(2):10-12.
-
6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也说家教家风[J].新华月报,2015,0(4):48-50.
-
7刘晓璞,陈小娜,李坤霞.大学生网瘾盛行原因探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2):97-97. 被引量:4
-
8龚谦.试析康德伦理思想中的自由[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0-32. 被引量:2
-
9王道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重点问题概述(3)[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0(6):69-74.
-
10李俊文.理性精神: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精神[J].东岳论丛,2009,30(10):16-2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