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另一种阐释视角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有过这样一种梦想:建立一个“弃儿的社会”,在那里,被以男性为中心的知识领域排除在外的妇女,不仅有她们自己的房间,而且享有自己的制度。这种梦想确实充满着某种诱惑和背叛。
作者
葛桂录
机构地区
淮阴师专中文系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Contemporary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拉姆齐夫人
《到灯塔去》
弗吉尼亚·伍尔夫
边缘人
对中心
解构
创造力
独立精神
女权主义者
父权制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64
1
王丽丽.
时间的追问:重读《到灯塔去》[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63-67.
被引量:22
2
段艳丽.
构筑心中的灯塔 ——《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心路历程探析[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6):40-44.
被引量:7
3
柴平.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11-116.
被引量:18
4
罗婷,李爱云.
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89-93.
被引量:5
5
姜云飞.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34-40.
被引量:12
6
申富英.
评《到灯塔去》中人物的精神奋斗历程[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66-71.
被引量:9
7
瞿世镜.
《达罗威夫人》的人物、主题、结构[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1):106-110.
被引量:6
8
王家湘.
二十世纪的吴尔夫评论[J]
.外国文学,1999(5):61-65.
被引量:19
9
杨跃华.
从对立走向对话──解读《到灯塔去》中主要人物的两性原则及雌雄同体的隐含意义[J]
.外国语文,1998,23(4):31-36.
被引量:8
10
肖淑蕙.
西方女权运动和文学批评[J]
.外国文学,1997(5):68-7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吴琦.
对《到灯塔去》中传统婚姻的女性主义解读[J]
.电影文学,2008(17):122-124.
被引量:1
2
高奋,鲁彦.
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36-42.
被引量:41
3
高奋.
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83-93.
被引量:13
4
王珊珊.
灯塔在奥帆中心中的设计美学符号意义[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77-78.
5
侯大珍.
The Duel between Housewifery and Patriarchy in To the Lighthouse[J]
.海外英语,2018(3):164-165.
6
陈亚玲.
困惑到理解——《到灯塔去》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关系的解读[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2):149-150.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於璐.
从《月光武士》看当下华文文学写作的反思与突破[J]
.华文文学评论,2022(1):3-11.
2
郭成玉.
从传统开始的《远航》——用功能语篇理论分析小说《远航》中的传统写作手法[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3):154-156.
3
夏英姿.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
.长城,2010(10):169-170.
4
赵红娟,焦昆.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读《奥兰多》[J]
.芒种,2012(15):104-105.
5
袁素华.
达洛卫夫人,现代人类的象征——《达洛卫夫人》的另一种解读[J]
.作家,2008,0(10):68-70.
6
卞甜.
《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7):38-39.
7
宋涛.
女性意识的苏醒——解读《到灯塔去》[J]
.琼州学院学报,2007,14(3):59-61.
被引量:1
8
赵婧.
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122-125.
被引量:6
9
程鹏.
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依旧闪亮文坛的“奥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7-88.
10
潘建.
国外近五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
.当代外国文学,2010,31(1):123-132.
被引量:21
1
徐威.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2):33-34.
2
张博.
以志逆意——阅读与想象力:旅行,记忆,欲望[J]
.文艺争鸣,2009(1):39-43.
3
刘婷萱.
从伍尔芙的作品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觉醒型模式[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2):75-77.
4
胡松夏.
抵达散文的距离(创作谈)[J]
.散文百家,2010(8):53-53.
5
邵建.
舒芜先生《“国学”质疑》之质疑[J]
.书屋,2007(2):76-77.
6
刘玉杰.
“我们”而非“我”——《六人》的互文性研究[J]
.关东学刊,2016(8):94-101.
7
孙拥军.
“国民性”批判的现代解读——谈鲁迅、张天翼乡土小说的阐释视角[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19(3):46-49.
8
何永国.
语篇连贯的三种阐释视角[J]
.时代文学,2008(24):69-70.
9
高岩.
“强制阐释”视角下当代西方文论的批判与分析[J]
.作家,2015,0(10X):165-167.
10
徐丽华.
《红楼梦》中桃花悲情意象[J]
.华夏文化,2013(1):37-39.
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