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语与越南语言文化(上)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汉语与越南语言文化(上)林明华在与日本、朝鲜等国并称为“汉文化圈”国家之一的越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极其深刻的。越南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层面,都深深浸润于汉文化的影响之中,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翻开...
作者
林明华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语系
出处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4-58,73,共6页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关键词
汉越词
语言文化
越南语
汉语输入
《大越史记全书》
汉字
古越语
汉越语
喃字
封建国家
分类号
H004.33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8
1
陆俭明.
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J]
.汉语学报,2004(2):9-15.
被引量:43
2
王顺洪.
六角恒广的日本近代汉语教育史研究[J]
.汉语学习,1999(4):62-64.
被引量:6
3
谭志词.
论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2):36-40.
被引量:5
4
李乐毅.
方块壮字与喃字的比较研究[J]
.民族语文,1987(4):66-72.
被引量:13
5
林明华.
越南文字浅谈[J]
.现代外语,1983,6(3):55-59.
被引量:2
6
李人鉴.
关于“被”字句[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2):69-75.
被引量:6
7
罗长山.
古壮字与字喃的比较研究[J]
.东南亚纵横,1992(3):23-29.
被引量:4
8
陈宝勤,舟人.
汉字在日本的应用与传播[J]
.古汉语研究,2004(3):70-70.
被引量:2
9
金基石.
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
.汉语学习,2005(5):73-80.
被引量:15
10
王彩.
方块壮文构造法与理据性新探[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8-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石宝洁.
越南高台教及其文化内涵初探[J]
.东南亚研究,2001(3):55-57.
被引量:1
2
李宗宏.
越南语“bi”与汉语“被”的比较[J]
.海外华文教育,2006(2):25-31.
3
周小兵,张静静.
朝鲜、日本、越南汉语传播的启示与思考[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3):29-34.
被引量:7
4
李瑾.
浅谈汉语对越南喃字形成的影响[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6):104-108.
被引量:3
5
范丽君.
古壮字、喃字和汉字的字形构造对比研究[J]
.汉字文化,2009(5):25-29.
被引量:2
6
许瑞娟.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史研究[J]
.文化与传播,2016,5(6):59-65.
被引量:4
7
韦丽华,王子涵.
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影响管窥[J]
.红河学院学报,2023,21(5):37-40.
被引量:2
8
祁广谋.
越南喃字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1):103-107.
被引量:3
9
舒雅丽,阮福禄.
略论双音节汉越词与汉语双音节词的异同[J]
.汉语学习,2003(6):42-5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方欣欣.
词义借用的不对称与泛时性[J]
.汉语学报,2005(1):87-92.
被引量:4
2
沈国威.
汉语的近代新词与中日词汇交流——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形成[J]
.南开语言学刊,2008(1):72-88.
被引量:27
3
陈芳英.
简介汉越并列式合成词构词异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84-85.
4
黄安辉.
中国京族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10(2):125-130.
被引量:11
5
张德岁,张雪涛.
国内近十年来“假借”研究综述[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129-133.
6
丁坤.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2(3):75-76.
7
王宇.
国际汉语合作项目现状分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12,25(5):62-66.
被引量:2
8
周娜,陈麦池.
汉语输外词及其跨文化传播[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8-120.
9
杨垂杨.
浅谈越南喃字与汉字之关系[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6):89-91.
10
廖灵专.
越南语中的汉越词及其语素变化探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8):150-152.
1
王一宇.
临高俚语的别样魅力[J]
.神州民俗,2014(21):78-79.
2
贾盖东.
《大越史记全书》俗字初探[J]
.现代交际,2013(7):41-43.
3
陈叶红.
从南方方言的形成看“有+VP”结构的来源[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94-96.
被引量:10
4
覃金燕.
论“圩”的壮语解读[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49-51.
5
蓝水萍.
浅析归化与异化在越语熟语汉译中的运用[J]
.才智,2013(30):276-277.
6
阮江灵,亓华.
重新认识汉语借词在越南语中的地位和作用[J]
.民族语文,2001(1):33-37.
被引量:7
7
郑伟,张晓勤.
汉语方言女性称谓词“伯”之来源考[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96-99.
被引量:7
8
贾盖东.
越南汉籍《大越史记全书》俗字研究——谈“撥”[J]
.现代交际,2014(8):36-37.
9
张晓梅.
试论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汉语文化输入[J]
.中国职工教育,2014,0(6X):162-162.
10
吴受祥.
越南汉字使用史上的两次失误[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15(5):36-42.
被引量:3
现代外语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