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帛书《周易》的篇名与结构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帛书《周易》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其经文已刊布,传文尚未正式发表。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于帛书《周易》篇名与结构的认识相当混乱。实际上,根据目前发表的帛书材料,已经可提出总结性的分析意见。
作者
邢文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4-66,共3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书
周易
篇名
六十四卦
湖南长沙
学术界
结构
系辞
经文
今本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4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黄沛荣.
马王堆帛书《系辞传》校读[J]
.周易研究,1992(4):1-9.
被引量:2
2
于豪亮.
帛书《周易》[J]
.文物,1984(3):15-24.
被引量:60
3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的主要收获[J]
.考古,1975(1):47-57.
被引量:15
4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释文[J]
.文物,1974(10):30-42.
被引量:16
5
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4(7):39-48.
被引量:151
共引文献
234
1
任运忠.
论夏含夷语境批评视域下的帛书《易经》英译[J]
.周易研究,2023(2):105-112.
被引量:2
2
张啸东.
西汉马王堆M3出土帛书之间暨与同一墓葬出土简策字体的综合分析与关联性研究[J]
.中国书法,2021(1):126-126.
被引量:1
3
韩志远.
沂南北寨画像石所见县上计、郡受计考证[J]
.形象史学,2022(4):226-240.
4
苗凌毅.
西汉海昏侯墓与马王堆汉墓比较研究[J]
.秦汉研究,2020(1):159-172.
5
杨小博,吴双成.
汉代夹纻胎漆器的分类与分期[J]
.海岱考古(辑刊),2020(1):438-456.
6
蔡卓.
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繆和》《昭力》研究綜述[J]
.简帛研究,2019(1):208-216.
7
刘妍.
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印章的整理与认识[J]
.常州文博论丛,2020(1):41-46.
被引量:1
8
刘玉平.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5-10.
被引量:9
9
陈春生.
西汉漆奁概述[J]
.南方文物,2001(1):94-101.
被引量:6
10
王晶波,钱光胜.
中国古代“死而复生”故事的类型与演变[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190-19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7
1
孔寿山.
论中国的题画诗[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6):105-109.
被引量:20
2
黄寿祺,张善文.
周易对立、变化、创新思想中的美学意义[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46-52.
被引量:2
3
张善文.
《易传》的骈偶、排比、谐韵句式初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89-96.
被引量:3
4
张政烺.
帛书《六十四卦》跋[J]
.文物,1984(3):9-14.
被引量:30
5
于豪亮.
帛书《周易》[J]
.文物,1984(3):15-24.
被引量:60
6
刘金万.
从文学的角度看《周易》[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0(3):129-135.
被引量:2
7
傅道彬.
《周易》爻辞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J]
.江汉论坛,1988(10):49-54.
被引量:15
8
周山.
《易经》与中国的类比逻辑[J]
.中国哲学史,1994(6):37-41.
被引量:4
9
李学勤.
帛书《周易》的几点研究[J]
.文物,1994(1):44-49.
被引量:10
10
梁韦弦,王俊超.
帛书易传五篇之间的联系及其成书年代问题[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6):20-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吕相国.
帛书《易传》理性精神内在架构蠡测[J]
.中州学刊,2013(5):105-109.
被引量:2
2
郗文倩,杨景霞.
婚礼的“关键词”——关于汉代婚礼礼物及礼辞的考察[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2-128.
3
郗文倩.
赞体的“正”与“变”——兼谈《文心雕龙》“赞”体源流论中存在的问题[J]
.文艺研究,2014(8):62-73.
被引量:4
4
孙鸣晨.
《周易》结构研究文献述评[J]
.北方论丛,2016(4):5-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任欣童.
《周易》需卦的诗体结构和诗性智慧[J]
.汉字文化,2023(7):76-78.
2
吴晓欣.
从马王堆帛书《易传》看孔子的言语思想[J]
.周易研究,2015(6):11-18.
被引量:1
3
胡作友,刘梦杰.
《文心雕龙》英译的陌生化策略分析——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J]
.中国翻译,2019,40(4):135-142.
被引量:38
4
哈磊.
论《文心雕龙》赞体部分的缺失[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11-17.
被引量:2
5
乔光辉.
文学插图的批评功能何以成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5):142-153.
被引量:4
6
刘悦笛.
从“占卜感性”“占卜理性”到“占卜德性”——论《周易》与孔子的巫史关联与情理结构[J]
.周易研究,2021(2):36-43.
被引量:4
7
郗文倩.
汉代祠堂题记:一种独立的丧葬文体[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3):68-79.
1
张华.
《鹖冠子》对古代文学的影响[J]
.中国道教,2016(3):68-71.
被引量:1
2
书讯:《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笺证》,魏启鹏著,中华书局2005年初出版[J]
.中国哲学史,2006(1):23-23.
3
高正伟.
《五行》说文对经文结构及孟子天人观的改造[J]
.文艺评论,2014(2):135-138.
4
孙希国.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说”文与《孟子》的关系--兼论何为“子思唱之,孟轲和之”[J]
.古代文明,2012,6(1):93-99.
被引量:2
5
李学勤.
《管子·心术》等篇的再考察[J]
.管子学刊,1991(1):12-16.
被引量:12
6
王辉.
释“卑隃”——兼谈“逾”有“降下、降服”义[J]
.辞书研究,2013(4):87-90.
被引量:3
7
王小虎.
“有一而有气”:《鹖冠子》“元气”思想刍议[J]
.广西社会科学,2015(3):61-64.
被引量:7
8
马元材(非百).
《管子·内业》篇集注(续一)[J]
.管子学刊,1990(2):14-21.
被引量:2
9
赵定宪.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谈国学经典《老子》的“功遂身退”[J]
.现代领导,2016,0(8):22-22.
10
高正伟.
帛书《五行》对孟子身心观的继承与发挥[J]
.文艺评论,2011(6):10-13.
被引量:1
考古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