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几个问题徐国利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是为抗日救亡、复兴民族而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中外罕见的教育大转移。它与中华民族的抗日伟业相始终。但迄今为止,国内对它的研究甚少,除为数寥寥的专著和论文,仅在有关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民国史专著、...
作者
徐国利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2-139,共16页
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关键词
高校内迁
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
农业专科学校
私立
国民政府
中心地
江西省
体育专科学校
路线和方向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0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90
1
桑兵.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国共高层的抗战时长预判[J]
.学术月刊,2021(1):197-216.
被引量:6
2
赵飞飞.
全面抗战初期金陵大学内迁决策研究[J]
.史学月刊,2021(2):77-86.
被引量:2
3
李世奇,张珏.
新一轮高校空间布局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5):6-12.
被引量:5
4
罗敏.
武汉会战前后蒋介石的战略决策——兼论国共两党持久战战略之发展[J]
.近代史研究,2021(2):25-44.
被引量:10
5
何红康.
抗日烽火中弦歌不辍 苍山五台下情谊犹存——纪念华中大学西迁喜洲办学暨五台中学建校70年[J]
.大理文化,2009(6):59-61.
被引量:1
6
金以林.
战时大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J]
.抗日战争研究,1998(2):53-80.
被引量:5
7
徐国利.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概述[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1):56-61.
被引量:11
8
金芝.
剧目建设与戏曲振兴──从黄梅戏剧目创作与演出谈起[J]
.艺术百家,1995,11(3):27-32.
被引量:7
9
吴玉琦.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81-84.
被引量:2
10
韩继伟.
“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晴隆“二十四道拐”的形成及作用[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6):101-10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1
1
韩继伟.
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体现、象征与标志[J]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1(1):94-103.
2
李丽霞.
浅析抗战时期移民入陕对陕西社会的影响[J]
.西北人口,2007,28(3):42-46.
3
陈兆肆.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的中小学教育[J]
.北京社会科学,2009(2):101-108.
被引量:4
4
李平.
抗战时期的四川高等院校[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8-100.
5
王荔,胡怡,刘继青.
抗战时期大学内迁与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151-156.
被引量:3
6
田兵权,何翔.
抗战时期陕南教育的短期繁荣与深远影响[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104-109.
被引量:1
7
谢廷秋.
抗战高校西迁对贵州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11.
被引量:3
8
黄家猛,李瑞.
抗战时期武汉高校内迁经过及历史意义[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5):92-96.
被引量:2
9
付洪,舒高磊.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高校的内迁及其教育史意义[J]
.教育评论,2017(6):155-160.
被引量:5
10
霍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国教育史研究综述[J]
.华中人文论丛,2011(1):271-274.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田占营.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云南教育的影响——以西南联大为核心[J]
.理论观察,2023(6):114-118.
2
郝平,刘鹏.
庙宇、庙会与戏台:中共创造的“抗战空间”——基于黎城县乡村庙宇的田野调查[J]
.军事历史研究,2022,36(3):13-25.
3
陈静.
2009年北京现代史研究述评[J]
.北京党史,2010(2):28-32.
被引量:1
4
孙向群.
近代北京的私立山东中学[J]
.北京社会科学,2011(6):96-102.
5
李翠琴,贵志祥,周强,聂劲松.
高校地缘集群及其生成机制[J]
.现代大学教育,2012,28(3):22-27.
被引量:12
6
王显成.
北京市伪政权对中小学的奴化教育[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7):21-24.
被引量:1
7
陈海儒.
西北联大的文化担当与汉中文化建设[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1-16.
被引量:1
8
李福业.
抗战思想文化研究[J]
.兰台世界(上旬),2015(7):53-54.
9
韦庆媛.
民国时期北京的图书馆发展及启示[J]
.新世纪图书馆,2018(1):66-71.
被引量:2
10
王园.
论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J]
.现代经济信息,2018,0(20):382-382.
被引量:1
1
侯德础,张勤.
高校内迁与战时西南科技文化事业[J]
.抗日战争研究,1998(2):105-121.
被引量:1
2
徐国利,汪锋华.
近二十年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研究述评[J]
.民国研究,2016(1):209-222.
被引量:3
3
刘韦.
近二十年来关于抗战期间我国高校内迁问题研究综述[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9-222.
4
曹豆豆.
北京大学的"三只兔子"[J]
.文史精华,2005(1):50-59.
5
袁源,袁源.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教育的影响[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3):85-87.
被引量:1
6
王大鹏.
浅述抗战时期高校内迁过程及其影响[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9):93-93.
被引量:3
7
饶俊,赵正.
浅谈抗战时期高校内迁[J]
.传承,2009(6):110-111.
被引量:1
8
戴现华,成兵.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述论[J]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6):100-103.
被引量:1
9
韦升鸿,唐凌.
战时广西在高校内迁中“翘板”作用的成因分析[J]
.桂海论丛,2015,31(4):21-27.
10
张成洁.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西南地区现代化的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2006(3):153-156.
被引量:3
抗日战争研究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