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中国革命产生的根本背景,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逻辑依据,同时也是评价中国革命的根本标准;中国革命则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
作者
陈向阳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教育管理学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8-14,共7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中国现代化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1
林被甸,董正华.
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J]
.历史研究,1998(5):150-171.
被引量:39
2
董正华.
当代(1996~1997)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1998(2):103-107.
被引量:4
3
王翔.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的三个层次[J]
.中州学刊,1988(4):106-110.
被引量:6
4
胡滨.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兼论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J]
.文史哲,1987(5):24-31.
被引量:9
5
陈寒鸣.
民主与中国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历史省察[J]
.天津社会科学,1997(3):104-108.
被引量:5
6
包心鉴.
简论社会现代化[J]
.江汉论坛,1989(4):40-41.
被引量:3
7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140.
8
童志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现代化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信息,2002(5):9-14.
被引量:1
9
林被甸,董正华.
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现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1):18-2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郭天祥.
近年来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评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33-39.
2
杨林,赵跃旭.
论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4):58-60.
1
杨春满,刘新媛.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创新[J]
.湖北社会科学,2002(4):20-23.
2
任大立,肖玉明.
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J]
.理论与实践(贵州),2002(4):16-17.
3
孙健.
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3):11-16.
被引量:1
4
魏红霞.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5):4-7.
被引量:2
5
陈红宇.
深化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几点认识[J]
.黑龙江史志,2009(7X):1-2.
6
贾建芳.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发展[J]
.理论前沿,1999(23):9-11.
7
刘春丽.
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经验[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3-15.
被引量:1
8
鲁俊海,毕晓光.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新贡献[J]
.探索,2003(2):16-17.
9
谢和波.
对邓小平中国现代化理论的辩证法思考[J]
.地方政府管理,1998(12):7-8.
10
石国华,王安平.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动力[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4):14-16.
被引量: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