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2-44,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62
-
1高兆明.论市场经济主体的人格类型——“斯密悖论”的时代解读[J].学术研究,2001(9):25-30. 被引量:6
-
2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心理学探新,2000,20(3):59-63. 被引量:50
-
3杨通进.爱尔维修与霍尔巴赫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4):68-72. 被引量:30
-
4白利刚.亲社会行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1997,7(1):48-53. 被引量:32
-
5白利刚,章志光.初中生利他取向、社会赞许性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8-13. 被引量:12
-
6张书琛."大公无私"辨析[J].中华文化论坛,1994(1):105-108. 被引量:1
-
7张彦.论系统的目的和控制[J].社会科学研究,1993(2):107-110. 被引量:12
-
8王中江.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J].中州学刊,1995(6):64-69. 被引量:32
-
9陈会昌.分享和利他: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2(4):18-19. 被引量:2
-
10扈中平.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J].学术研究,2005(6):117-12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7
-
1王芳.基于复杂性理论对网络空间有序化问题的反思[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4):39-43.
-
2刘次林.私与公: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1(5):30-35.
-
3李增福,袁溥.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81. 被引量:1
-
4赵希.影响女大学生利他行为因素的实验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4):77-79. 被引量:2
-
5白立影,崔雅斌,李玉峰.浅谈医学生利他行为实施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70-72.
-
6刘慧.大学生利他行为研究[J].金田,2014,0(1):475-475.
-
7李增福,王志涛.利他主义的行为边界[J].江苏社会科学,2004(3):80-8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余斌,曾菊新,罗静.论城乡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的微观机制[J].经济地理,2006,26(3):364-368. 被引量:15
-
2金宏,夏国恩,董大勇.农村信用社股东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J].金融研究,2007(02A):166-173. 被引量:9
-
3朱翠银.“彭宇案件”破窗效应及其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9):186-190. 被引量:1
-
4宫敬才.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J].学术研究,2015(9):1-11. 被引量:8
-
5张爱芹.利他行为的实用测量方法介绍[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6):33-38. 被引量:1
-
6佘正昊.你会为她戒烟吗?--基于配偶健康状况对戒烟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1,36(11):74-79. 被引量:1
-
7冯甘霖.喜剧电影爆火背后的社会心理分析——以《热辣滚烫》为例[J].心理学进展,2024,14(5):504-510. 被引量:1
-
1彭茹静.利他主义行为的理论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23(7):221-223. 被引量:26
-
2黄翔.达尔文对利他主义行为的疑问——从当代生物学哲学的视角看[J].广东社会科学,2013(6):74-81.
-
3侯积良.价值取向、自我概念与亲社会行为[J].心理科学通讯,1990,13(2):45-50. 被引量:19
-
4路潇阳.利他主义的真理性浅析[J].青年与社会,2015,0(12):271-272.
-
5高宪芹.利他主义行为研究的概述[J].黑河学刊,2010(1):43-44. 被引量:2
-
6王雁飞,朱瑜.利他主义行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37-41. 被引量:30
-
7汪丁丁.产权失灵的理由[J].财经,2004(1):14-15.
-
8李柏洲.现阶段中国社会利他主义行为分析[J].学术交流,2008(1):32-34. 被引量:8
-
9毛剑平.论利益与道德价值的冲突[J].社会科学,1995(2):59-62.
-
10文建东,李欲晓.市场经济与利他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J].中国软科学,2004(2):44-50. 被引量: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