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88-92,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同被引文献92
-
1包爱芹.析工合运动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2):71-73. 被引量:2
-
2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J].历史研究,1995(4):48-62. 被引量:20
-
3黄立人.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的考察[J].历史研究,1994(4):120-136. 被引量:23
-
4张利民.抗战期间日本对华北经济统治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40-50. 被引量:4
-
5黄美真.1937~1945:日伪对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沦陷区的物资统制[J].抗日战争研究,1999(1):92-123. 被引量:10
-
6刘志英.汪伪政府粮政述评[J].抗日战争研究,1999(1):138-156. 被引量:11
-
7王元周.日本在中国东北移民的农业经营(1905—1945)[J].抗日战争研究,1999(4):75-89. 被引量:6
-
8杨菁.试论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J].抗日战争研究,1999(4):90-105. 被引量:23
-
9阎庆生.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贷[J].抗日战争研究,1999(4):138-152. 被引量:17
-
10忻平.试论抗战时期内迁及其对后方社会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55-62. 被引量:17
-
1乔玲梅.试论抗战时期的工合运动与国际合作[J].世纪桥,2003(5):37-39.
-
2朱敏彦,杨森耀.抗战时期“工合”运动的历史作用[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5(S1):33-36.
-
3管柏年,吴晓军.抗日战争与中国“工合”运动[J].甘肃理论学刊,1998(5):65-68. 被引量:6
-
4戴溶江.“工合”风云[J].红岩春秋,1997,0(4):56-63. 被引量:2
-
5石原.路易·艾黎:从“工合”运动到培黎学校[J].国际人才交流,1995(8):22-26. 被引量:2
-
6张雪峰.宋庆龄与香港“一碗饭运动”[J].文史杂志,1997(5):18-19.
-
7游国斌.斯诺与中国抗战[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7-12. 被引量:1
-
8朱敏彦.抗战时期的“工合”运动[J].近代史研究,1989(4):277-290. 被引量:10
-
9包爱芹.析工合运动在抗战中迅速兴起的原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2):42-44. 被引量:2
-
10中国人民的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路易·艾黎生平[J].中国集体工业,1998(2):13-13.
;